双溪亭

源委萦苕霅,乾坤接水云。 半天孤月照,两派一溪分。 日落虹垂影,鱼翻縠断纹。 烟波岂无义,泾渭固难群。

译文:

苕溪和霅溪的水流蜿蜒曲折,相互萦绕。水天相接,仿佛整个天地都与这水和云融合在了一起。 在半空中,一轮孤独的明月洒下清辉,照耀着大地。苕溪和霅溪这两条支流在双溪亭前交汇,又一分为二,形成独特的景观。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彩虹倒映在溪水中,就像一条绚丽的彩带垂落在水面上。溪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动,它们的身影搅乱了水面如皱纱般的波纹,让原本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这一片烟波浩渺的景象难道没有它深刻的寓意吗?泾水和渭水因为清浊不同,本就难以混为一体。也许这双溪的水流也如同世间万物,各自有着独特的品性和归宿。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