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雪四白

夜来风絮鸣觚棱,纷纷消息何频仍。 不堪十月已四白,岂暇一岁夸三登。 祁寒未必小民怨,哭雪政恐樵夫憎。 穷阎冷市籴贵谷,破灶湿苇烧层冰。 寒窗又冻诗翁笔,清夜谁怜贫妇织。 人言宜瑞不宜多,官放论钱不论日。 请君高吟祈碧苍,愿天今夕开扶桑。 寄语龙公且相恤,忍待明年莫仓卒。

译文:

昨夜狂风裹挟着雪花,撞击着宫殿的檐角,发出呼呼的声响,这纷纷扬扬的降雪消息,怎么如此频繁啊!真让人难以承受,才十月就已经下了四场大雪,哪里还有闲暇去夸赞这一年能有好收成呢。 严寒的天气,或许普通百姓不一定会抱怨,可只怕那靠砍柴为生的樵夫,会特别憎恶这大雪。那贫穷人家聚居的小巷,冷冷清清的集市,粮食的价格贵得离谱,人们在那破旧的炉灶里,用潮湿的芦苇艰难地烧着冰块来取暖。 寒冷的窗户边,连诗人写诗的笔都被冻住了;清冷的夜晚,又有谁会去怜悯那贫苦的妇人还在辛苦织布呢。 人们都说雪兆丰年,但也不宜过多呀,官府发放救济只是论给多少钱,却不管这灾荒要持续多少天。 请您高声吟诵诗篇,向那碧蓝的苍穹祈祷吧,希望上天今晚就让太阳升起。在此我也要告诉掌管雨水的龙公,您暂且体恤一下人间百姓吧,忍一忍等到明年再下雪,别这么仓促地一直下了。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