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显叔韵

江南人物在觌面,足以慰予畴昔念。 识公只在文字间,君子若人今子贱。 江湖路远睽言谈,八年于外自亦闲。 有时拂拭旧珠玉,端欲论诗伯仲间。 公怀席珍方就聘,一航我欲长安近。 只知喜接故人欢,宁羡官高如斗印。 羁怀寂寞逢春光,未著语意何可当。 下帷诸孙出新句,如茧抽绪思无疆。 一诗杰出骇奇创,陡觉诗坛群胆丧。 自怜老退无好怀,语不惊人惭少壮。 宦情不绝真如丝,有愤莫吐谁与咨。 只今犹得斯人语,剩有风骚同激推。 不堪人事长乖处,闻说扁舟复西去。 十年一见意匆匆,更写潇湘别离句。 男儿气节天所资,道大何计合与违。 但读诗书谈世事,看公衣锦他年归。

译文:

在江南能与您当面相见,这足以慰藉我往昔以来对您的想念。之前我只是通过文字了解您,您这样的君子就如同古代的宓子贱一样贤德。 过去江湖路远,我们难以畅快交谈,我在外漂泊八年,倒也落得自在清闲。有时候我会翻出您过去的佳作反复品读,真希望能与您在诗艺上一较高下。 如今您怀揣着才华应召入仕,我也打算乘船前往京城,离您更近一些。我只想着能与老朋友欢聚一堂,哪里会羡慕那高官厚禄呢。 我这羁旅之人,心怀寂寞,恰逢春光烂漫,心中有许多感慨却不知从何说起。您的晚辈专心苦读,写出了新颖的诗句,就像春蚕抽丝一样,思绪绵绵不绝。 您的一首诗横空出世,新奇的创作令人惊叹,顿时让诗坛众人都为之胆寒。我自叹年老才思衰退,心境也不复当年,说出的话不能惊人,实在愧对年少时的壮志豪情。 我对仕途的眷恋就像丝线一样难以断绝,心中有愤懑却无人可以倾诉。如今能与您交谈,实在是幸事,我们还能一同切磋诗歌创作。 无奈人事总是难以顺遂,听说您又要乘小船西去了。我们十年才见上一面,相聚的时光匆匆而过,我只能再写下这送别之诗。 男子汉的气节是上天赋予的,大道宽广,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与顺逆。您只管专心读诗书、谈论世事,我相信您日后必定能衣锦还乡。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