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一饱尝忧迟,十年五旱无已时。 今年陇上消息好,天不靳我食与衣。 黄梅雨了时雨至,三尺稻梗一尺泥。 不忧夏潦忧甲子,阿香忽放雷车归。 白波翠浪雨沾足,已觉抄云先簸粞。 新春入甑供晨炊,吾农自此今无饥。 迩来更说蠲输好,州邑抚我如婴儿。 如今不怨田家苦,但忆诗人歌子妇。
咏晴
译文:
农民们一直担忧何时能有一顿饱饭,过去十年里竟然有五年遭遇旱灾,就没个消停的时候。
今年田地里传来了好消息,老天不再吝啬,赐予我们足够的食物和衣物。黄梅雨结束之后,及时雨又纷纷落下,稻田里的稻梗有三尺高,下面是一尺厚的泥。
大家不担心夏季的洪涝,却害怕碰上不利于农事的日子。好在雷神阿香好像把雷车收了回去,没有再带来灾害。
田野里水波荡漾,禾苗在雨中得到了充足的滋润,仿佛已经看到那丰收后筛选出的粮食。
到了新的一年,稻谷可以放进甑里做成早饭,我们农民从此再也不会挨饿了。
最近还听说朝廷减免了赋税,州里和县城对待我们就像对待婴儿一样关怀备至。
如今,农民们不再抱怨种田的辛苦,只是想起诗人笔下描写的农家子妇生活的诗篇。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