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劝耕有献两岐麦者和丁端叔茶使韵

周原膴膴侔歌颂,我访春郊届羲仲。 市桥曲屈古招提,媚日暄风傍鞯鞚。 布宣德意父老喜,醉饱盘餐儿女共。 眼看秀色垄头多,风落轻花枝穗重。 东皇生意满阡陌,不待池塘春草梦。 道傍瑞麦献者谁,秀出双枝骇群众。 春风和气下披拂,产出祯祥呈妙用。 我思昔岁旱为虐,几度牋天香火供。 悬知政拙漫心劳,自惭弗称甘泉从。 今年春到一犁雨,是处膏腴饱耕种。 举趾于耜竞东作,剥枣烹葵弭田讼。 三农傥遂富庶乐,四体如忘疴痒痛。 只今贻此来牟喜,大手铺张烦屈宋。 崆峒有咏拾遗语,茂陵作颂相如讽。 诗成岂待击钵催,句恶自惭操管弄。 与君拍手颂丰年,姑置别离倾酒瓮。

译文:

在周代,那肥沃的原野引得人们歌颂。如今,到了仲春时节,我来到郊外巡视春耕。 曲折的市桥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轻拂着我马鞍上的缰绳。 我向父老乡亲们宣扬着朝廷的德政,他们满心欢喜,一家人共享着丰盛的餐食,其乐融融。 放眼望去,田垄间麦浪涌动,一片秀色,微风拂过,花枝轻轻飘落,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枝头。 春神带来的生机布满了田间小路,无需像谢灵运那样做“池塘春草”的美梦,便能感受到这蓬勃的春意。 路旁有人献上祥瑞的麦子,不知是谁,那麦子竟长出了双枝,让众人都惊叹不已。 春风带着和气轻轻吹拂,这祥瑞的景象仿佛是上天的旨意,展现出神奇的作用。 我回想起去年,旱灾肆虐,我多次焚香祷告,祈求上天降雨。 我深知自己政务能力拙劣,虽费心劳神,却总觉得自己不配跟随在皇上身边。 今年春天,一场春雨滋润了大地,处处土地肥沃,正适合耕种。 农民们扛着农具,纷纷走向田间劳作,大家忙着收获枣子、烹煮葵菜,田间的纠纷也少了许多。 要是农民们能过上富庶安乐的生活,我就算身体有些病痛也会忘掉。 如今有这双穗麦子带来的喜讯,真希望有像屈原、宋玉那样的大手笔来好好宣扬一番。 就像杜甫在崆峒山有动人的吟咏,司马相如为汉武帝作赋讽谏一样。 我这诗不用别人催促就能写成,只是惭愧自己文笔太差,拿笔写作也难以写出好句子。 我要和你一起拍手庆贺丰年,先把离别的愁绪放在一边,尽情地把酒言欢。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