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游堂二首 其二

嗟哉予少年,学志如蒙泉。 区区指漫血,未识方与圆。 晚于方册间,再拜予公先。 琳琅粲珠玑,意公真其僊。 寒窗手不停,朝暮披云天。 已办膺门登,肯放边腹便。 一身落宦海,去若不系船。 怀此日月长,岁晚而夤缘。 长安初拜公,抠趋立庭偏。 一见意未尽,愦愦如醉眠。 春闱接从容,拜赐喜欲颠。 夜半呼论文,不复怀官联。 此身愿持似,稽首从公贤。 一意门墙归,稍却名利愆。 寻幽并湖山,百计一未全。 而公亦倦游,卜筑方怡然。 把酒问明月,诲我诗成编。 淋浪身上衣,归喜那更湔。 雄篇富褒拂,字字华衮鲜。 吾侪一瓣香,斯文今有传。

译文:

唉,我年少的时候,求学的志向就像刚涌出的泉水,充满活力与希望。那时我拼命学习,手指都磨出了血,可还不懂得为人处世的规矩和道理。 到了晚年,我在书籍之中,恭敬地向各位前辈学习。前辈们的文章就像琳琅满目的珍珠美玉,我觉得他们简直就是仙人下凡。我在寒冷的窗前手不释卷,从早到晚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仿佛在天空中遨游。 我本已做好准备,期望能进入前辈的门下,哪里肯放过这样的好机会,让自己的内心留有遗憾。然而,我却投身到了官场的浪潮中,就像没有系缆绳的船,四处漂泊。 怀揣着对学问的追求,时光一天天过去,到了晚年我才有机会与前辈结缘。初次在长安拜见前辈时,我恭敬地小步快走,站在庭院的一旁。初次见面,感觉意犹未尽,我昏昏沉沉的,就像喝醉了酒在沉睡。 后来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我有幸能与前辈从容交谈,得到前辈的赏赐时,我高兴得几乎要发狂。半夜里前辈还叫我去谈论文章,那时我们不再把彼此当作有官职差别的人。 我希望自己能始终追随前辈,恭敬地向他请教学习。我一心想要归入前辈的门下,渐渐摒弃了对名利的追求。我想探寻湖光山色的幽静之美,可各种想法却一件都没能实现。 而前辈也厌倦了四处奔波的生活,选择建造居所,安享闲适。他手持酒杯,对着明月,教导我写诗并编成诗集。我激动得泪水浸湿了衣裳,满心欢喜地回去,都不想把这沾了感动泪水的衣服洗净。 前辈那些雄浑的篇章,满是对我的褒奖和鼓励,每一个字都像华丽的官服一样光彩照人。我们这些人对前辈怀有虔诚的敬意,他的学问和文章如今有了传承。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