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乐事难,清节视险夷。 遇坎而履坦,讵以得丧亏。 我观万物间,独此琅玕宜。 颀然挺冰操,得之风雨时。 秋风桐飞翻,夏雨民怨咨。 怵迫真乃见,嗟物如一岐。 此君岂其然,风雨而不移。 娟娟净明月,细细香浮漪。 此理固千载,俗士难与知。 洮湖著危亭,千亩胸中奇。 植此凛凛节,照公堂堂姿。 仕已轻浮云,喜愠不一施。 山高空翠湿,草劲便疾吹。 此风此雨至,公乎无磷缁。 我方索米久,官事成痴儿。 望公潇洒中,粪壤与菌芝。 何当亭上游,细诵简斋诗。
题陈氏净香亭
译文:
人生中的乐事很难遇到,而高尚的节操能让人在艰难险阻和平坦顺遂中都坚守自我。
遇到坎坷挫折,也能坦然面对,怎么能因为得失而损害自己的品行呢?
我看世间万物,只有翠竹最为合适。
它修长挺拔,有着冰清玉洁的操守,即便在风雨交加之时也能坚守本色。
秋风起时,梧桐叶纷纷飘落;夏雨连绵,百姓怨声载道。
在这样的困境逼迫下,更能看出事物的本质,可惜很多事物都不能坚守。
但翠竹却不是这样,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它都不会动摇。
在皎洁的明月下,它姿态柔美,清幽的香气在涟漪上缓缓浮动。
这种坚守的道理本就流传千年,可世俗之人却难以理解。
洮湖边矗立着一座高高的亭子,亭子主人心中藏着千亩翠竹般的奇志。
种下这象征着凛然气节的翠竹,映衬着主人堂堂正正的风姿。
主人把仕途看得如浮云一般轻,喜怒不形于色。
山峦高耸,山间的翠色仿佛都能打湿衣裳;劲草在疾风中挺立。
无论风雨如何来临,主人都不会被污染。
我为了谋生已经奔波很久,处理官场事务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仰望主人潇洒的风范,自觉如粪土般卑贱,而主人却如灵芝般高洁。
什么时候我能到这亭子上游玩,细细吟诵陈简斋的诗篇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