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府库古铜物

我貌殊不古,而有好古心。 未老已成癖,此病那砭针。 本非口腹累,乃困耳目侵。 遂州古名邦,有物岁月深。 一一铜作器,得之古墓阴。 灯罂间管柱,匜耳擎杯斟。 剑弰累苍节,凤口涂黄金。 人形杂兽面,诡异难橅临。 糢糊滓尘土,剥蚀遭晴霖。 摩挲细拂拭,名代不可寻。 楛矢辨形质,古磬鸣声音。 一经圣贤手,疑信别古今。 佳哉今所藏,历世方骎骎。 会当有博雅,破此聋与瘖。 敢效石鼓歌,吾意岂微吟。

译文:

我长得一点也没有古人的模样,可心里却有着对古物的喜爱。 还没到老就已经对古物痴迷成癖,这“毛病”简直没法医治。 我并非是被口腹之欲所累,而是被那些古物吸引,深受其扰。 遂州是历史悠久的名城,那里有历经漫长岁月的物件。 它们全都是铜制的器具,是从古墓的背阴处发掘出来的。 有灯、有罂,还夹杂着一些管柱形状的器物,匜的耳部造型好似擎着酒杯让人斟酒。 剑柄上缠绕着像苍节一样的纹路,凤口处还涂着黄金。 器物上有人形图案,也有兽面纹饰,造型奇异怪诞,难以描摹。 上面布满了模糊的尘土渣滓,又经过日晒雨淋,已经有了很多剥蚀的痕迹。 我轻轻摩挲,仔细擦拭,却难以探寻出它们所属的年代。 就像通过楛矢能辨别其材质,敲击古磬能听到它独特的声音。 一旦经过圣贤的研究,就能分辨出其中的可信与可疑之处,区分出古今的差异。 如今我所收藏的这些古物真是太好了,它们经历了许多世代才流传到我手中。 真希望能有博学高雅的人出现,来解开我对这些古物的疑惑。 我也敢效仿韩愈作《石鼓歌》,我的心意又怎会只是轻声低吟呢。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