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兼济分教江阴

结交不在久,但问交者谁。 相从何用频,要以道谊期。 我初未识君,已诵班马辞。 太学金薤篇,烂若琳琅垂。 妙理溯家学,雄文想英姿。 天乎慰此心,而获亲芝眉。 一见语未尽,觉我骄气移。 荷君偶过听,得我嗟何迟。 我方缚微官,君亦居所疑。 于今五六年,见日常差池。 有时适相逢,一语不及私。 往往从容间,百篇惟新诗。 归来念所得,如日身亲之。 君将抱停涵,一洒澄江缁。 想君车马至,短褐环旌旗。 万口如一词,是曰得所师。 一斑见稍稍,士气今虹霓。 江城见儒英,而我失所资。 自惭索米久,不去今何为。 及瓜早归欤,问舍江之湄。 政须迩门墙,作意频追随。 穷达于其天,纷纷徒自欺。 买羊沽酒日,剖此胸中奇。

译文:

交朋友不在于时间长久,关键要看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 相互往来也不必频繁,重要的是能以道义相期许。 我最初还不认识你时,就已诵读过你如班固、司马迁般精彩的文章。 你在太学所作的文章,就像珍贵的金薤之书,灿烂得如同美玉垂挂。 精妙的道理能追溯到你的家学渊源,从你雄浑的文章能想象出你的英姿飒爽。 上天抚慰了我渴慕之心,让我得以亲见你的容颜。 初次见面交谈未尽,我感觉自己的骄气都消散了。 承蒙你对我另眼相看,感叹相识太晚。 我当时正被微小的官职束缚,你也处于有所疑虑的境地。 到如今已经五六年了,见面的日子常常错过。 有时恰好相逢,交谈一句都不涉及私事。 往往在从容的交流中,话题都是一篇篇新的诗作。 回来后回想交流所得,就好像亲身经历了美好的事情。 你怀有深厚的学识涵养,将要去澄江洗涤那里的污浊。 想象你车马到来之时,就连穿着粗布短衣的百姓也会环绕在旌旗周围。 众人会异口同声地说,这里得到了一位好老师。 从点滴小事就能看出,当地学子的士气如今已像彩虹般绚烂。 江城有你这样的儒者英才,而我却失去了可依靠的良师益友。 我惭愧自己为了微薄俸禄停留太久,现在还不离开又为了什么呢? 任期一满就早点回去吧,在江边购置房舍。 一定要靠近你的师门,用心频繁地追随你。 穷困与显达都由上天决定,那些为名利奔波的人不过是自欺欺人。 以后天天买羊沽酒,与你一起剖析心中的奇思妙想。
关于作者
宋代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