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纷如丝,取乐得少空。 悠然杯勺兴,借此歌舞送。 从事来官厨,醉不睡隣瓮。 衣裳賸兰泽,言议杂嚣哄。 人生醒忌独,胜日饮须痛。 向来鞲上鹰,府公解其纵。 先生作禅卧,肯以静嗤动。 形臞诗则昌,万境供日用。 文字与红裙,宁非一理共。 退之强分别,无乃梦中梦。 丝竹娱中年,耐此发种种。 明当解予酲,酒德赓旧颂。
郡寮案乐饮赵判院有诗次其韵
译文:
官府里的文书工作像纷乱的丝线一样繁杂,想要寻得乐趣都只能有那么一点点空闲时间。
悠然间涌起用杯勺饮酒的兴致,就借着这歌舞来把酒意消遣。
属官们来到官府的厨房准备酒菜,喝醉了也没醉倒在邻居的酒瓮旁。
衣裳上还残留着兰草的香气,大家的言论和嘈杂的喧闹声混在一起。
人生在世,清醒时忌讳孤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饮酒就得尽情畅快。
过去就像那臂套上的鹰,如今长官将它解套放飞。
先生您静卧参禅,应该不会用宁静来嘲笑我们的热闹。
您身形清瘦但诗作却很出色,世间万物都能成为您日常创作的素材。
文字和美人,难道不是有着相通的道理吗?
韩愈非要强行把它们区分开,这恐怕是梦中之梦般的糊涂啊。
丝竹音乐能愉悦中年人的身心,可无奈我已头发斑白。
明天我要解除酒意带来的不适,再续写一篇赞颂酒德的旧文章。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