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刀入梦乡,远作益州镇。 空怀十驾念,那复一篑进。 心劳政自拙,愧彼东郊尹。 得人盛乌幕,澹台不由径。 竞效有用学,一扫虚名徇。 雍容三语掾,文润相涵映。 一樽聚群彦,坐乏黄封印。 开怀纵清酌,词锋凛豪隽。 春花自开落,醒醉百念静。 谈笑吐胸臆,宁较名与分。 矧兹宾客贤,讼过便退听。 吾侪东与西,邂逅喜滋甚。 惜也民菜色,旦旦急荒政。 及兹雨膏麦,觞咏是招聘。 我方道州考,盍抗归老论。 早上竹笮船,故园松菊盛。
二月上澣会制司幕属和孟诚之制参韵
译文:
这首诗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古体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那象征着刺史之位的三刀多次进入我的梦乡,我远行来到益州担任镇守之职。
我空有坚持不懈努力前行的想法,却难以再有哪怕一小步的进展。
我费尽心力,可政务处理得还是很笨拙,真愧对那贤能的东郊尹。
幕府中得到了众多贤才,他们就像澹台灭明一样,从不走邪门歪道。
大家都竞相学习有用的学问,彻底摒弃对虚名的追求。
那从容文雅的三语掾,文采温润,相互辉映。
我们用一杯酒聚集起众多才俊,可惜我没有那黄封印的权力。
大家敞开胸怀尽情畅饮美酒,词锋犀利,尽显豪迈与俊逸。
春天的花朵自然地开放又凋零,不管是清醒还是沉醉,各种杂念都平静下来。
大家谈笑间吐露着心中的想法,哪里还去计较名声和名分。
况且这些宾客都十分贤能,有了过错听人劝诫便会改正。
我们这些人来自东西各方,能偶然相遇实在是欣喜万分。
可惜啊,百姓们面带饥色,每天都要急切地处理荒年的政务。
如今雨水滋润了麦子,本应在这时候饮酒赋诗,好好聚聚。
我现在就像当年在道州的元结一样进行自我考评,为何不提出归老田园的主张呢?
早日登上竹笮船,故乡的松树和菊花一定长得很茂盛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