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苕霅边,更更闻夜船。 夜船声欵乃,肠断愁不眠。 一声三四咽,掩抑含凄切。 宛转断复连,尽是伤离别。 两月江头程,杳不闻此声。 身游荆渚路,梦到湖州城。 但闻空山女儿呼,不见前溪渔父鸣。 今朝撁头上,忽作吴歌唱。 初声与后声,一一浑悲怆。 问汝何所得,昔棹吴中航。 吟得溪女曲,动君思故乡。 我方西上夜,夜夜家山侧。 声声劝早归,霅水年年碧。
江舟撁夫有唱湖州歌者殊动家山之想赋吴歌行
译文:
我家住在苕溪和霅水边上,每到深夜都能听见夜行船只的声音。那夜船传来的欸乃声啊,让我愁肠寸断,难以入眠。船歌一声之中有三四次哽咽,声音掩抑,饱含着凄切之情。歌声宛转悠扬,时断时续,全都是在诉说着离别的伤痛。
我在江头已经走了两个月的路程,很久都没有再听到这样的歌声了。我人在荆渚的路上奔波,可梦里却常常回到湖州城。在这一路上,只听见空旷山间女子的呼喊声,却听不到家乡前溪渔父的歌声。
今天在拉纤的船头,忽然有人唱起了吴地的歌谣。那歌声从开始到结尾,每一声都满是悲怆。我问唱歌的人:“你为什么会唱这样的歌呢?”他回答说:“我曾经在吴地的江河里行船。吟唱着溪边女子唱的曲子,触动了你思念故乡的心。”
我正往西边赶路,可每到夜晚,我的心仿佛都在故乡的山峦旁。这歌声一声声都像是在劝我早日回家,那霅水年年都是那样碧绿,在等着我回去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说友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