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普宁寺

偶扶藜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 𫏐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 山萦细栈疑无路,树络崩崖不压人。 朝暮有程常卒卒,向因携酒上嶙峋。

译文:

我偶然拄着藜杖走过了南边的渡口,那郊外的古寺和长长的桥让我兴致顿生,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 我暂且走到清澈的溪流边,照着溪水看看自己的胡须和鬓发,也不在意那如翠玉般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和头巾。 山路蜿蜒,那细细的栈道盘绕山间,让人一度怀疑前方是不是没有路了;树木缠绕在崩塌的悬崖上,却好像不会压到人一样。 平日里早晚都有行程安排,总是忙忙碌碌的,真想找个机会带着美酒,登上那嶙峋的山峰好好游玩一番。
关于作者
宋代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