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和教授兄韵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译文:

站在荒废的坟墓前,人们会涌起哀伤之情;走进庄严的宗庙中,人们会满怀崇敬之意。这说明人心中有着千古都不会磨灭的良知与道德本性。 那细小的水流,不断汇聚起来,最终能形成辽阔的大海;那一块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不断堆积起来,最终能高耸成泰山和华山那样的巍峨山峰。 做学问、修养品德采用简单直接、直指本心的方法,最终会有长久而宏大的成效;而采用繁琐破碎、不得要领的方法,最终只能在学问的道路上起起落落,难以有真正的成就。 想要知道从低处向高处提升自己的方法,首先必须分辨清楚古代圣贤的学问之道和当今世俗的错误观念,分清什么是真学问、真修养,什么是假的、表面的东西。
关于作者
宋代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