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吟

山家昨夜房栊冷,梧桐一叶飘金井。 长天如水净藏云,明月含晖变秋景。 桂枝花拆风飘飘,谁在高楼吹玉箫。 人间不见槎升汉,天上将看鹊作桥。 年少征人在何处,白露沾衣未归去。 海畔今无漂母家,江南谁与王孙遇。 徘徊月下空长吟,吾徒自古难知音。 欲上高台问明月,明月何不照人心。

译文:

山里人家昨夜的窗户边已经有了丝丝凉意,一片金黄的梧桐叶飘落在了井中。 辽阔的天空如同澄澈的水一般,干净得不见一丝云彩,明月散发着光辉,将周围的景色都染上了秋意。 桂树枝头的花儿纷纷绽放,微风轻轻吹拂,花瓣飘飘洒洒。不知是谁在那高楼上吹奏着玉箫。 在人间,已经看不到像张骞那样乘木筏直上银河的奇事了,而在天上,很快就要看到喜鹊搭成的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桥)。 那些年轻的征人如今身在何方呢?秋露沾湿了他们的衣裳,却还没能回到家乡。 如今海边已经没有像当年接济韩信的漂母那样的好心人了,在江南又有谁能像漂母遇到韩信那样,赏识那些落魄的王孙公子呢。 我在月光下徘徊,只能空自长久地吟诗感叹,我们这些人自古以来就很难遇到知音。 我真想登上高台去问一问明月,明月啊,你为什么就不能照亮人心,让人得偿所愿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契嵩

释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余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事见《镡津文集》卷首宋陈舜俞《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 契嵩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弘治刊本《镡津文集》为底本,校以《宋四十名家小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镡津文集》尚有有明永乐刻本(藏湖南省图书馆)、万历三十五年嘉兴楞岩寺刻径山藏本(藏武汉大学图书馆),其所载诗与弘治刊本同。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