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九首 其八

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 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 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 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 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 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

译文:

松柏是大地的灵秀之物,它和那些杂草同样生长得繁茂。 我多么希望在这天地之间,人们的内心能够重新变得淳朴自然。 像苍梧山、会稽山的北面,不再有帝王的陵墓。(这里可能寓意没有权力争夺、奢华丧葬等不良现象) 整个天下如果找不到知音,那青山就是我归隐的去处。 人生在世,人们都爱惜自己的青春容颜,贤德的人彼此相互关照。 昨天夜里站在露华台上,谁能不感慨这秋末的时光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契嵩

释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余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事见《镡津文集》卷首宋陈舜俞《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 契嵩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弘治刊本《镡津文集》为底本,校以《宋四十名家小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镡津文集》尚有有明永乐刻本(藏湖南省图书馆)、万历三十五年嘉兴楞岩寺刻径山藏本(藏武汉大学图书馆),其所载诗与弘治刊本同。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