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祖兴王地,诸侯布教宫。 冠缨临晓集,文雅与时隆。 泮水差差绿,春沂习习风。 袍辉了衿动,旗映讲纱红。 节钺来门外,声容播国中。 分庭等威杀,更仆宴谈终。 亹亹闻谆诲,拳拳激懦衷。 武昌尊庾亮,蜀郡乐文翁。 王化周南始,儒缝鲁俗通。 四方观表则,后学发童蒙。 木铎传遗韵,缁衣缵旧功。 愿公持此道,黄阁弼清躬。
留守待制视学 其一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学校相关活动的诗,以下是它的现代汉语翻译:
这里是太祖皇帝兴起王业的地方,也是诸侯传播教化的场所。
清晨时分,戴着冠缨的贤士们纷纷聚集而来,文化学术的氛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兴盛。
泮池里的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绿色,春风如同在沂水畔一般,轻柔地吹拂着。
学子们的袍服闪耀,衣襟飘动,旗帜的影子映照在讲席的纱幕上,一片通红。
持有符节斧钺的官员来到校门外,他的声名和风范在整个国家中传播开来。
在分庭接待时,等级的威严有所减弱,不断地更换侍从,宴会和交谈一直持续到结束。
大家专注地聆听着官员那谆谆的教诲,真诚的话语激励着懦弱者的内心。
就像武昌人尊崇庾亮,蜀郡人喜爱文翁一样,人们敬重这位官员。
帝王的教化从《周南》诗篇所描绘的地方开始,儒家的风尚与鲁国的习俗相互融通。
四面八方的人都把这里当作表率来观看学习,后辈的学子们也从懵懂无知中被启发。
官员的教导如同木铎发出的声音,传承着往昔的韵味,他就像穿着缁衣的贤士一样,继续着前人的功绩。
希望您能秉持这样的理念和道德,在朝廷中辅佐圣明的君主。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