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晋公平淮西,兵出速如神。 崇韬伐西川,六十日请臣。 太祖初受命,诸侯未尽宾。 蜀广号敌国,荆潭为彊邻。 王师讨有罪,不闻逾十旬。 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 讵足污斧钺,寻当投荆榛。 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仁。 岂兹将帅间,逈无晋公伦。 张旗发一号,岂无李处耘。 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 容兹盈寸蟹,荡漾于流津。 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 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 倚鉏西北望,涕泪空沾襟。

译文:

### 译文 晋公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出兵迅速如同神助一般。郭崇韬讨伐西川,仅仅六十天就让敌人请求称臣。 宋太祖刚刚接受天命登基之时,四方诸侯还没有全部归服。蜀地广阔,号称能与大宋相抗衡的敌国,荆潭地区也是强大的邻国。然而朝廷的军队讨伐有罪之人,从来没听说超过一百天还未成功的。 元昊实在就像蝼蚁一样渺小,他所占据的土地不过像一条田埂那么长。哪里值得动用大的武力去征伐,他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如同被扔到荆棘丛中。 可如今为何过了这么长时间,朝廷还一直施行包容宽贷的仁政呢?难道是现在的将帅之中,完全没有像晋公裴度那样的人物吗?要发布作战号令,难道就没有像李处耘那样果断的将领?要提戈出战,难道就没有像王全斌那样勇猛的将军? 却任由元昊这个不过盈寸大小的“螃蟹”,在河流中肆意横行。我这一生熟读诗书,胸中装满了治国的谋略。家里有四五亩薄田,我也甘心勤劳地耕种。我拄着锄头向西北方向眺望,却只能白白地让泪水沾湿衣襟。 ### 解析 这首诗以历史上的成功军事行动为参照,批评了当时宋朝对西夏元昊政权的软弱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能果断用兵、缺乏良将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悲愤之情。诗中列举了裴度、郭崇韬、李处耘、王全斌等历史名将的事迹,对比当下,凸显了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回到自身,描绘了自己虽有经纶之才却只能躬耕田园的境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
关于作者
宋代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