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魏信名地,曹刘遗英躅。 李唐三百年,怅为干戈蹴。 建安风不还,南皮草空绿。 寥寥千余祀,风流今始续。 李杜二贤公,清猷镇雅俗。 诗名占唐代,二公本名族。 圣时还并生,声烈相薰馥。 朝廷倚金汤,天子恃心腹。 盛德系物怀,威望憬夷服。 千里无惊烽,三军安食粟。 休然德化厚,苍生坐蒙福。 先生服仁义,怀道轻爵禄。 非其人不取,一箪亦自足。 陈蕃知人明,文侯好士笃。 解榻延徐孺,过门轼干木。 今留二公馆,德修令问淑。 熙道富天爵,孝悌闻乡曲。 孔孟信可蹈,圣贤良自勗。 汉庭新射策,骤升校书局。 魏县方百里,君命往养育。 二公佐世杰,二贤不碌碌。 相与施礼让,物归不待宿。 相与讲道义,教行如流速。 贤人时遘会,间不容薄縠。 五百年一贤,今乃同时生。 千里犹比肩,四贤今连甍。 相聚诚可乐,相得良有情。 我媿孤且陋,徒抱此寸诚。 处干叹无首,在泰非汇征。 出门皆同人,坎坎于郊行。 独鹤远无和,栖栖在阴鸣。 安得双飞翼,一翥邺都城。
密直杜公作镇于魏天章李公领使于魏明复先生客于魏熙道宰于魏因作诗寄之
译文:
古代的魏地确实是声名远扬的地方,当年曹植、刘桢等建安七子在这里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大唐三百年的辉煌,可惜最终被战乱所践踏。建安时期那种慷慨悲凉的文风一去不返,南皮的荒草徒自碧绿。
悠悠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这里的风流雅韵才又重新接续起来。
李公和杜公两位贤明的官员,他们高洁的谋划和操守能够匡正雅俗。他们的诗名在当今可比肩唐代的大诗人,而且二位本就出身名门望族。
在圣明的时代他们一同出现,声名功绩相互辉映,如香气般浓郁。朝廷把他们当作坚固的屏障,天子将他们视为心腹之臣。
他们的高尚品德让众人敬仰,威望使远方的夷狄都心悦诚服。方圆千里没有警报的烽火,三军将士安稳地享用粮食。
他们施行德政教化,风气淳厚,百姓们安坐就能蒙受福祉。
明复先生践行仁义之道,心怀道德而轻视功名利禄。他不与不合适的人交往,即使只有一箪食的简朴生活也能自感满足。
陈蕃善于识别人才,魏文侯喜爱贤士极为真诚。他们会为徐孺子铺设坐榻,经过段干木的家门会手扶车轼表示敬意。
如今先生留在李杜二公的官邸,品德修养日益精进,美名远扬。
熙道你拥有天赋的美德,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名声在乡里广为流传。你完全可以遵循孔孟之道,努力向圣贤看齐。
你刚刚在朝廷的策试中崭露头角,很快就晋升到校书局任职。现在被任命到魏县这个方圆百里的地方,去养育一方百姓。
李杜二公是辅佐当世的杰出人才,明复先生和熙道你也绝非平庸之辈。
你们相互之间施行礼让,事情一经处理,成效立竿见影。你们相互研讨道义,教化推行起来如同水流一般迅速。
贤人们在这个时候相聚在一起,时机难得,就像中间容不下一层薄纱那样紧密。
据说五百年才出一位贤人,如今你们竟然同时诞生。虽然相隔千里却如同并肩而立,四位贤人如今就像房屋相连般相聚。
你们相聚在一起实在是快乐,彼此投合情谊深厚。
我惭愧自己孤单又浅陋,只能空怀着这一片赤诚之心。
我处于困境之中,感叹自己没有引领者;即便时运亨通,也没能随众人一同奋进。
出门遇到的都是和我差不多的人,我只能在郊外坎坷前行。
我如同一只孤独的仙鹤,远没有同伴应和,只能在阴暗处寂寞地鸣叫。
我怎样才能生出一双飞翔的翅膀,一下子飞到邺都城与你们相聚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