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魏东郊

全魏地千里,雄大视区宇。 黄河为血脉,太行为筋膂。 地灵育圣贤,土厚含文武。 堂堂柳先生,生下如猛虎。 十三断贼指,闻者皆震怖。 十七著野史,才俊凌迁固。 二十补亡书,辞深续尧禹。 六经皆自晓,不看注与疏。 述作慕仲淹,文章肩韩愈。 下唐二百年,先生固独步。 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 四方交豪杰,群公走声誉。 一上中高第,数年编士伍。 五命为御史,连出守方土。 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 凤凰世不容,众鸟竞嘲诉。 狱中饥不死,特地生爪距。 貔貅十万师,盟津直北渡。 塞上诸猛将,低头若首鼠。 渴忆海为浆,饥思鼇为脯。 两手拏人肝,大床横牛肚。 一饮酒一石,贼来不怕惧。 帐下立孙吴,罇前坐伊吕。 笑谈韬钤闲,出入经纶务。 匈奴恨未灭,献策言可虏。 幽州恨未复,上书言可取。 好文有太宗,好武有太祖。 先生文武具,命兮竟不遇。 死来三十载,荒草盖坟墓。 四海无英雄,斯文失宗主。 竖子敢颠狂,黠戎敢慢侮。 我思柳先生,涕泪落如雨。 试过魏东郊,寒鸦啼老树。 丈夫肝胆丧,真儒魂魄去。 瓦石固无情,为我亦惨沮。

译文:

整个魏国故地幅员千里,在这天地之间显得无比雄伟宏大。 黄河就如同它的血脉,奔腾不息;太行山好似它的筋骨,坚韧挺拔。 这片灵秀的土地孕育出众多圣贤之人,深厚的土壤滋养着文武之才。 那堂堂的柳先生,诞生于世就如同猛虎一般威猛。 十三岁时就能斩断贼人的手指,听闻此事的人无不震惊恐惧。 十七岁便撰写野史,他的才华横溢,超过了司马迁和班固。 二十岁补全前人缺失之书,言辞深刻,仿佛能延续尧、禹时代的精神。 他对六经都了如指掌,根本无需去看那些注释和疏解。 他著书立说仰慕范仲淹,文章成就可与韩愈比肩。 自唐代以下两百年间,柳先生绝对是独树一帜。 他投送文章能让范杲动容,落笔写作会使王祜惊叹。 他与四方豪杰交往,众多公卿都为他传播声誉。 他一参加科举就高中,可多年却只能混迹于普通士伍之中。 五次受任命成为御史,却接连被派去担任地方长官。 他的事业成就超越皋陶和夔,才能足以辅佐君主。 然而凤凰这样的贤才却不被世间所容纳,众多凡鸟竞相嘲笑诋毁他。 他在狱中即便饥饿也没有死去,反而更增添了勇猛的气势。 他率领十万如貔貅般勇猛的军队,从盟津径直向北渡去。 边塞上那些所谓的猛将,见到他都吓得低头,如同胆小的老鼠。 他口渴时想着以大海之水为浆,饥饿时盼着以巨鳌之肉为脯。 他双手能揪下敌人的肝,大床上能横放着牛肚。 他一次能饮下一石酒,即便贼人来袭也毫不惧怕。 他帐下有像孙武、吴起那样的将领,樽前坐着像伊尹、吕尚那样的贤相。 他谈笑间轻松运用兵法韬略,处理事务时尽显经天纬地的才能。 他痛恨匈奴尚未消灭,献上计策说定能俘虏敌人。 他遗憾幽州尚未收复,上书表明可以将其攻取。 本朝有好文的太宗皇帝,也有好武的太祖皇帝。 柳先生文韬武略兼备,可命运啊,竟然让他始终不得志。 他去世已经三十年了,如今荒草覆盖着他的坟墓。 四海之内再无像他这样的英雄,斯文之道也失去了宗主。 那些小人竟敢如此癫狂,狡黠的戎人也敢肆意轻慢侮辱。 我思念着柳先生,泪水如同雨点般落下。 我路过魏国东郊,只见寒鸦在老树上啼叫。 大丈夫的肝胆气魄已然丧失,真正儒者的魂魄也已远去。 就连那瓦石本是无情之物,也仿佛因我而感到凄惨沮丧。
关于作者
宋代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