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渠

隋帝荒宴游,厚地刳为沟。 万舸东南行,四海困横流。 义旗举晋阳,锦帆入扬州。 扬州竟不返,京邑为墟丘。 吁哉汴渠水,至今病不瘳。 世言汴水利,我为汴水忧。 利害吾岂知,吾试言其由。 汴水濬且长,汴流湍且遒。 千里泄地气,万世劳人谋。 舳𫇛相属进,餽运曾无休。 一人奉口腹,百姓竭膏油。 民力输公家,斗粟不敢收。 州侯共王都,尺租不敢留。 太仓粟峨峨,冗兵食无羞。 上林钱朽贯,乐官求徘优。 吾欲塞汴水,吾欲坏官舟。 请君简赐予,请君节财求。 王畿方千里,邦国用足周。 尽省转运使,重封富民侯。 天下无移粟,一州食一州。

译文:

隋朝的皇帝荒淫无度,只顾着宴饮游乐,他不惜大肆挖掘土地,硬是开出了一条大运河。无数的船只向着东南方向行驶,全天下的百姓都因这无休止的劳役和搜刮而困苦不堪。 在晋阳,起义的旗帜高高举起,而此时隋炀帝却还坐着装饰华美的龙舟前往扬州游玩。结果他一去扬州就再也没能回来,京城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唉!汴渠的水啊,到现在都还在给百姓带来祸患,一直都没有痊愈。世人都说汴渠有好处,可我却为汴渠的事忧心忡忡。我哪里能完全知晓其中的利害呢?但我还是试着说说原因吧。 汴渠又深又长,水流湍急又迅猛。它使得千里之地的地气外泄,世世代代都耗费着人们的心力去维护。一艘艘船只首尾相连不断前行,运送物资的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为了满足皇帝一人的口腹之欲,却让百姓们耗尽了他们的血汗钱财。 百姓们把自己的劳力和收获都交给了官府,自己连一斗粮食都不敢留存。地方的官员们和都城,连一尺土地的租税都不敢私自留下。国家的粮仓里粮食堆积如山,那些多余无用的士兵毫无羞愧地吃着这些粮食。皇宫仓库里的钱多得连穿钱的绳子都腐朽了,那些乐官还在四处寻求歌舞艺人。 我真想把汴渠堵塞起来,真想把官府的船只毁掉。我恳请君主减少赏赐,节约财物的需求。京城周围方圆千里的土地,如果合理利用,国家的用度也能够满足了。完全可以省去那些转运使,多封一些富民侯。让天下不再进行粮食的转运,每个州的人就吃本州产出的粮食。
关于作者
宋代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