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承信

重交宁问田安在,急义固于官不知。 膴仕幸多花萼好,幽栖宜与竹林期。 床头周易吾将老,案上楞严晚得师。 此意自应天予后,峄阳未琢长孙枝。

译文:

这首诗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您交往深厚,哪里会在意您田产几何,您仗义疏财、急人所难,官府都不一定了解您的这份侠义。 您仕途顺利,又有幸与兄弟相处和睦、情谊美好,本应悠然隐居,与友人如竹林七贤般快意相伴。 床头放着《周易》,我已渐渐老去,而您晚年从案头的《楞严经》中得到了精神指引。 您这份豁达的意趣本应在天年之后才会消散,可如今您却如峄山之阳还未雕琢的珍贵长枝就早早逝去了。
关于作者
宋代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