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不知几千年,直干欲上干青天。 樛枝下与人世接,冷风过之万壑喧。 猿惊鹤怪樵牧遁,百鬼愁绝谁傍边。 纷纷海内丝竹耳,何处缥缈来臞仙。 整襟拱听移永日,置琴弗顾僮欹眠。 松风有际意无尽,庄骚不数惟易玄。 嗟乎深山大泽松不乏,斯人往往千载之陈编。 笔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轩楹前。 止斋虚静对立久,晴昊亦为生苍烟。 毕宏韦偃骨已朽,画工一世脂粉便。 北湖居士安得此,奄有二子云山传。 北湖居士云山传,吾诗孰与杜老起九原。
题僧法传为沈仲一画听松图
译文:
那古老的松树啊,也不知生长了几千年,它笔直的树干仿佛要直插青天。
弯曲的树枝向下伸展,与这人世间相连,冷风吹过,万道山谷都发出喧闹的声响。
猿猴惊恐、仙鹤诧异,樵夫和牧童都纷纷逃走,百鬼也忧愁到了极点,谁还敢在它旁边停留。
天下到处都是那些只懂得丝竹之音的俗人,不知从何处飘然而来一位清瘦的仙人。
他整理好衣襟,拱手聆听松风,整整过了一整天,把琴放在一旁也不去理会,书童都斜靠着睡着了。
松风的声响有止境,可那蕴含的意趣却无穷无尽,《庄子》《离骚》都不值得一提,唯有《易经》《太玄经》可与之媲美。
唉!深山大泽里松树并不少见,但像这位聆听松风的人,往往只能在千年的古籍中见到。
画家笔下仿佛有着夜半创作的神力,一下子就把这松景呈现在了轩楹之前。
我(止斋先生)静静地与画中的景象相对许久,晴朗的天空似乎也因此生出了苍茫的烟雾。
毕宏、韦偃那样的绘画大师早已逝去,如今的画工一辈子只擅长涂抹脂粉(指注重表面修饰,缺乏神韵)。
北湖居士是从哪里得到这幅画的呢,他仿佛完全继承了毕宏、韦偃画云山的真传。
北湖居士拥有这画云山的真传,我的这首诗又怎能比得上杜甫的诗,让他从九泉之下复生再来题咏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