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不得见,见期在东阳。 东阳忽岁华,欲往又阻长。 贻书辄无报,有便复寄将。 以君懒于书,我岂望得当。 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 君貌今何如,孰与我老苍。 就使白发同,脚力谁弱强。 日饭米多少,饮酒可几觞。 尚能甘寝耶,比之昔对床。 嫂氏亦晚景,吾妇伯姊行。 为君过客频,膏沐当不常。 有儿若干人,已未胜冠裳。 但要能譍门,勿问鄙与臧。 一纸细说似,慰此遥相望。 末乃及田舍,何有还何亡。 丞郡禄已厚,岂不可小康。 忆昔夜梦君,托交少年场。 竦身而掀髯,眸子烱烱光。 依然论时事,悲壮泪以滂。 我方闭门嬉,谒至即暂忙。 婆娑松竹下,细数秋叶黄。 旧志益凋落,群书半遗忘。 请君勿他及,却使我意伤。
怀同舍石天民编修
译文:
在山阴没能见到你,本期望能在东阳和你相见。
可在东阳时光匆匆就过去了一年,想要去见你又被漫长的路途所阻隔。
我寄去书信总是没有回复,一有便人就又把信寄给你。
因为你向来懒得写信,我哪敢奢望能得到你的回信呢。
我长久地怀念着这十年的分别,你的一举一动我都一无所知。
你如今容貌怎样了,和我这衰老的模样相比谁更显老呢?
就算我们都有了白发,可脚力谁弱谁强呢?
你每天吃多少米饭,能喝几杯酒呢?
还能安稳地睡觉吗,和过去咱们同床而眠的时候相比呢?
嫂子也到了晚年,我的妻子和她年纪相仿。
因为你家中客人频繁往来,嫂子怕是没多少时间梳妆打扮了。
你有几个儿子,是否已经成年了呢?
只希望他们能懂得应门待客,别管他们是平庸还是出色。
你写封信详细地告诉我这些情况,来慰藉我这遥遥相望的思念之情。
信的末尾再说说家里田产的情况,还有什么、失去了什么。
你当郡丞俸禄已经很丰厚了,难道还不能过上小康生活吗?
记得从前夜里梦到你,那场景仿佛回到了我们年少结交的时候。
你身姿挺拔,胡须飘动,眼睛炯炯有神。
我们依旧热烈地谈论着时事,悲壮之情让我们泪水滂沱。
而我如今只是闭门闲居,有人来拜访才会暂时忙碌一下。
在松竹间悠闲漫步,细数着秋天变黄的树叶。
过去的志向渐渐磨灭,很多书籍也已经遗忘了一半。
请你不要再提及其他事了,不然会让我更加感伤。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