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送行客,酒罄诗不工。 最晚与君别,柰此百感丛。 岐山有鸣凤,雅颂移豳风。 于时二老生,出处海上同。 曹刘对匕箸,失色一语中。 明朝蜀江水,不与灞浐通。 人心起毫末,世故关鸿蒙。 乃知贫贱交,不下王覇功。 霜根宿病骥,云帆背蜚鸿。 秋水能隔人,白苹况连空。 相从自束发,各去随转蓬。 今怀欣有合,后会苦未重。 鲈鱼直万钱,羊酪醅一钟。 愿君养盛年,我友半已翁。
送叶正则赴浙西宪幕
译文:
这些年我常常为远行的客人送行,每次酒都喝光了,可写出的诗却总不够精巧。
到了如今,我最后一次与你分别,心中百感交集,不知如何是好。
岐山之上曾有凤凰鸣叫,它的声音让《雅》《颂》之音取代了《豳风》的古朴。
那时有两位老先生,他们的进退出处在海边都是一样的。
就像当年曹操与刘备对坐,谈论天下英雄,刘备听到曹操一语中的之论时,吓得失了颜色。
明天你就要像那蜀江的流水一样远去,而这蜀江与灞水、浐水却是不相通的。
人心的变化往往从细微之处开始,世间的变故却关联着宇宙的奥秘。
由此我才明白,贫贱时结交的情谊,并不比成就王霸之业的功绩逊色。
你就像那霜雪中带着旧伤的千里马,而我望着你扬起云帆,如同鸿鹄背身远去。
秋天的江水就能把人隔开,更何况那茫茫一片连着天空的白苹呢。
我们从年少时就相互陪伴,如今却像随风飘散的蓬草各自离去。
如今我们心中欣然有契合之处,可遗憾的是以后的相聚不知何时才能再有。
鲈鱼即便价值万钱,还有那羊酪美酒一杯。
我只希望你能珍惜这大好的年华,我的朋友们大半都已步入老年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