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鼓次柯德初韵

簿书尘涴人,高士莫肯顾。 我穷敢言高,糊口随所遇。 一遭猿鹤嗔,讵能虫鱼注。 读礼尺不盈,披易体忘互。 案惟朱墨尘,吏执符移付。 催科本虽拙,勉强亦备数。 有时迅檄来,又办走长路。 名山谩在眼,俗驾不容驻。 兹游岂无意,发兴亦已屡。 心知江山奇,远目当与寓。 冠裳裹病躯,汲汲忘旦暮。 今日复何日,从君举幽步。 柳深尚藏乌,水浅可立鹭。 离离网举鱼,隠隠舟横渡。 登临得胜地,一览万景聚。 况远城市喧,无复尘埃污。 六籍烂星罗,百氏纷云布。 窗虚明照人,几浄寒生雾。 仰止夫子堂,敬诵昌黎句。 文章何足言,道义有真趣。 由来重儒学,所贵通世务。 恨我拙且迂,浪奉先生屦。 明朝九衢尘,回道迹已故。 重来定何时,诗就发如素。

译文:

那些被繁琐公务和世俗尘埃污染的人,高尚的贤士都不肯眷顾。我处境困窘,哪敢自称高洁,只是为了糊口,随遇而安。 一旦被猿猴和仙鹤嗔怪我沾染了世俗气,我哪还有心思去为虫鱼之学作注。诵读《礼记》,篇幅虽短却难以读尽;翻阅《易经》,沉浸其中连自身都忘了。 书案上只有朱红和墨黑的灰尘,小吏们拿着公文符令来交办事务。我催缴赋税本就笨拙,也只能勉强充个数。 有时候紧急的檄文传来,又得匆忙去赶远路。眼前虽有名山美景,可这世俗的车马却不容我停下驻足。 这次出游并非毫无意义,引发兴致也已经有很多次了。心里知道江山景色奇绝,应该极目远眺好好欣赏。 我这被官服包裹着的病弱身躯,整日忙忙碌碌,忘了早晚。 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啊,能跟随您漫步清幽之地。柳树林深处还藏着乌鸦,浅浅的水面上白鹭可以站立。 稀疏的渔网拉起活蹦乱跳的鱼,隐隐约约有小船横渡过河。 登上这绝佳的胜地,一眼望去万千景色尽收眼底。更何况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不再有尘埃的污染。 儒家的六部经典像星星般灿烂罗列,诸子百家的学说如云朵般纷纷散布。 窗户透进明亮的光线映照人,几案洁净仿佛生出寒冷的雾气。 仰望先师孔子的庙堂,恭敬地吟诵着韩愈的诗句。文章其实不足挂齿,道义之中才有真正的趣味。 向来重视儒家学问,可贵之处在于能通达世间事务。 只恨我笨拙又迂腐,空自追随先生的脚步。 明天又要回到那充满尘埃的通衢大道,回首来时的踪迹已经模糊。 不知道下次再来是什么时候,等写成这首诗时头发都已变白了。
关于作者
宋代程洵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内弟,从熹学,家有道问学斋,熹为之易名为尊德性斋。累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授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吉州录事参军。宁宗庆元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著作不见著录,明嘉靖九年(一五三○)裔从孙程资得敝稿于其伯父孟河家,并由其友梅鹗补脱订譌,刊为《尊德性斋小集》三卷。事见本集卷首程资序及补遗程瞳《程克庵传》。 程洵诗,以清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尊德性斋小集》为底本,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