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浯溪用张宛邱韵

六合尘昏谁汛扫,秦王功业成横草。 后裔居安不虑危,欲向温柔乡里老。 渔阳金鼓动地来,羯胡本非刘石才。 若为二十四郡守,如振槁叶弹浮埃。 皇天悔祸见星纪,太白入月胡当死。 英英李郭为时生,济世何须识丁字。 祅灾已去瑞庆来,何人大笔书丹崖。 南□犹自颂声作,中天想见氛祲开。 遗文三复堪悲慨,兴废浑如目前在。 咄哉误国高将军,犹叹两京作斤卖。

译文:

### 整体翻译 天下一片昏暗,尘埃弥漫,有谁能来清扫这污浊的世道呢?秦始皇当年建立的功业,如今看来就如同随手拔起一根草那么容易被忽视。 他的后代子孙安于现状,丝毫不考虑潜在的危险,一心只想在温柔富贵的环境中虚度一生直至老去。 突然,渔阳的战鼓声惊天动地地响起,那作乱的羯胡其实并没有像刘渊、石勒那样的雄才大略。 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二十四个郡守,在敌人面前却像秋风扫落叶、轻弹浮尘一样,轻易地就被击败了。 上天似乎后悔降下灾祸,岁月流转间,太白星侵入月亮,预示着胡人即将灭亡。 杰出的李郭这样的人才应运而生,他们拯救天下又何须识得多少文字呢? 灾祸已经过去,祥瑞和喜庆接踵而至,可谁又能拿起如椽大笔,将这段历史书写在红色的山崖之上呢? 南方依旧传颂着胜利的颂歌,仿佛能看到天空中的阴霾已经消散。 反复诵读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字,不禁让人悲叹感慨,朝代的兴衰更迭就好像在眼前发生一样清晰。 可叹啊,那误国的高将军,竟然还在叹息两京像物品一样被贱卖。 ### 注释说明 - **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 **秦王**:这里可能借指某个朝代的统治者,一般暗指秦始皇,因其建立大一统王朝,后世常以其为政权兴衰的典型代表。 - **渔阳金鼓**:化用“渔阳鼙鼓动地来”,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战鼓敲响,象征着战争的爆发。 - **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叛乱的胡人军队。 - **刘石**:刘渊和石勒,十六国时期汉赵、后赵的开国君主,以雄才大略著称。 - **二十四郡守**:泛指地方官员。 - **星纪**:指十二年的周期,这里可理解为岁月流转。 - **太白入月**:古代星象术语,被认为是凶兆,预示着胡人将有灾祸。 - **李郭**:历史上有多个被称为“李郭”的人物组合,这里可能泛指拯救时局的杰出人才。 - **识丁字**:典出“不识一丁字”,表示不识字,这里强调济世之才不一定靠学识。 - **祅灾**:同“妖灾”,指灾祸。 - **氛祲**:指凶气、阴霾,象征着战乱和灾祸。 - **高将军**:具体所指需结合历史背景,可能是某个在战争中失职误国的将领。 - **两京**:一般指长安和洛阳,在历史上常是王朝的重要都城。
关于作者
宋代程洵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内弟,从熹学,家有道问学斋,熹为之易名为尊德性斋。累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授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吉州录事参军。宁宗庆元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著作不见著录,明嘉靖九年(一五三○)裔从孙程资得敝稿于其伯父孟河家,并由其友梅鹗补脱订譌,刊为《尊德性斋小集》三卷。事见本集卷首程资序及补遗程瞳《程克庵传》。 程洵诗,以清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尊德性斋小集》为底本,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