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台瓦鼓诗

瓦鼓垖垖,寘之诚台。 诚台有称,不革不铜。 不尚其𪔳,自天之性。 天性如之何,至质无华。 有称如之何,埏埴无加。 诚哉诚哉,其仪孔嘉。 瓦鼓垖垖,诚台之上,崇基有塽。 可据而居,可凭而望,汤其泱漭。 瓦鼓之垖然,称台址之𬯎然,抱峰崿之嵬然。 诚哉诚哉,纷会意之飔然。 瓦鼓垖垖,诚台之下,筠乡有楚。 扫地而居,修竹猗猗。 垖其反古,五亩之竹兮。 彼垖者鼓,在彼墺兮。 在彼墺兮,称此麓兮。 诚哉诚哉,会我独兮。 瓦鼓垖垖,在彼青林,有象无音。 称台观之嵚岑,称筠竹之清阴,乐称走之诚心。 岂无胡床,可将可坐。 岂无鼖鼗,可鸣可播,而垖鼓以无和。 诚哉诚哉,不加其埵。

译文:

### 译文 那瓦鼓发出垖垖的声响,被放置在诚台之上。 诚台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它既不是用皮革制作,也不是用铜铸造。 人们并不看重它外表的华美,因为它有着天然的品性。 这天性究竟是怎样的呢?是极其质朴而毫无浮华。 它那独特的价值又体现在何处呢?不过是用黏土制成,没有过多的修饰。 真的啊真的啊,它的仪态是如此美好。 瓦鼓发出垖垖的声响,在诚台之上,诚台的基座高大而干爽。 人们可以依靠着它居住,也能够凭靠着它远望,那一片水域广阔无垠。 瓦鼓发出垖垖的声音,诚台的台址显得有些颓败,它环抱着山峰,山峰是那样的高大雄伟。 真的啊真的啊,种种景象让人心中涌起一阵快意。 瓦鼓垖垖作响,在诚台之下,有一片像楚国竹林般的地方。 那里的人清扫出一片地方居住,修长的竹子随风摇曳。 瓦鼓的质朴仿佛让人回到了古代,就像那五亩的竹林一样自然。 那发出垖垖声的瓦鼓,在那山坳之中。 它在那山坳里,与这山麓相互映衬。 真的啊真的啊,这一切正合我独自的心意。 瓦鼓垖垖地响着,它在那片青林之中,有形状却没有悦耳的音调。 与那高耸的诚台、清幽的竹林相称,让人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与赤诚。 难道没有胡床可供人携带和坐卧吗?难道没有鼖鼗等乐器可以敲响和传播声音吗?然而这瓦鼓却没有与之应和的声音。 真的啊真的啊,它不需要再添加装饰。 ### 解析 这首诗围绕瓦鼓和诚台展开,描绘了诚台、周边环境以及瓦鼓的特点,通过对瓦鼓质朴天性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质朴品性的崇尚和追求,展现出一种远离浮华、回归本真的心境。
关于作者
宋代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