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岁东游会稽谒禹陵过马臻祠下询所谓鉴湖者则已堙塞为民田因赋

登会稽,瞰长湖,漪涟万顷皆平芜。 桑田变改唯闻说,岂信古今人事殊。 往时夏后禹,道川治水劳驰驱。 四支疲弊跛其足,过门弗视儿呱呱。 众流宗海出平陆,滋人巨浸因卑洿。 百神效职来大计,勤民远狩崩于嵞。 名山立郡此焉始,明明功与日月俱。 马侯有汉二千石,施仁复古苏燋枯。 浚深倍薄拂古镜,还使墝埆成膏腴。 阴邪丑正富权戚,居肓如鬼捐其躯。 大君良吏不复见,茫茫陈迹日就无。 玻璃湛湛长芳草,蛟龙窟宅生菰蒲。 前功不录倚隳弃,谁何聚敛浮穿窬。 庸情非圣决陂泽,迁移膏润为官租。 昔人旧事已无在,犹有水则{石毚}长途。 高田燥仰下沮洳,雨晹无岁均沾濡。 咄哉荣利归乃室,是邦黔首其何辜。 反令二主神,淫祀烦此都。 王陵委积蠹明币,守祠浇酹倾清酤。 禳祷两无已,跳梁饱妖巫。 享祭缘报诚,嘉猷委泥涂。 神灵血食已非分,无为耗黩令人吁。 复绩怅何从,我心徒自㤤。

译文:

登上会稽山,俯瞰那曾经的长湖,往昔波光粼粼的万顷湖面如今都变成了平坦的荒地。 只是听闻过沧海桑田的变迁,却实在难以相信古往今来人事的变化竟如此巨大。 从前夏朝的大禹,为了疏通河道、治理水患而四处奔波。 他四肢疲惫,腿脚都落下了残疾,路过自己家门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也顾不上进去看看。 众多河流归入大海,从平坦的陆地流出,因为地势低洼形成了滋养百姓的大湖。 各路神灵尽职来协助治水大业,大禹为了百姓不辞辛劳,到远方巡视,最终驾崩在会稽山。 从这时起,在这里设立了郡县,他的功绩如同日月般光辉灿烂。 东汉的马臻太守,担任郡守之职,施行仁政,恢复古制,让干涸的土地重获生机。 他深挖湖底,拓宽湖面,让湖水像打磨过的古镜一样清澈,使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然而邪恶之人嫉恨正直,那些有权有势的外戚,像藏在膏肓的恶鬼一样,害死了他。 贤明的君主和良吏再也见不到了,往昔的辉煌陈迹也一天天消失。 曾经如玻璃般清澈的湖水处如今长满了芳草,蛟龙栖息的地方也长出了菰蒲。 前人的功绩不被记录,反而被随意毁坏丢弃,不知是谁在肆意聚敛钱财,像小偷一样搜刮百姓。 那些庸人没有圣人的见识,决开了湖泽,把肥沃的湖田收归官府,收取田租。 从前的人和事都已不复存在,只有那记录水位的石碑还立在漫长的道路旁。 高处的田地干旱缺水,低处的田地又过于潮湿,无论雨水多少,都不能让所有土地均匀受益。 可叹啊,荣耀和利益都归了那些人,这地方的百姓又有什么罪过呢。 反而让大禹和马臻两位神灵,在这里遭受着不合礼制的祭祀之烦扰。 王陵堆积着被蛀蚀的祭祀钱币,守祠的人倾倒着清酒进行祭祀。 祈福和禳灾的活动没完没了,那些妖巫却从中饱食私囊。 祭祀本应是为了报答神灵的诚意,如今好的谋划却被弃如泥涂。 神灵享受祭祀本就不合理,不要再这样耗费和亵渎,真让人叹息啊。 想要恢复从前的功绩却不知从何做起,我的内心只能徒自忧愁。
关于作者
宋代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