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坡和靖节诗

我读渊明诗,颇识诗外意。 坡公继逸响,个中有佳思。 取友百世上,古来独二士。 陶固泉石人,苏则廊庙器。 出处了无同,声名都自异。 往来不可作,矧复通姓字。 神交定忘形,饮食尚知味。 蕤宾中声律,片铁犹应类。 兹文在尼父,为复昌旦事。 今时道古语,莫作今世视。 以我思惟心,充彼刚大气。 芥子纳须弥,谁信略相似。

译文:

我品读陶渊明的诗作,很能领会到诗中蕴含的言外之意。苏轼继承了陶渊明诗歌的超凡韵味,他的诗里也有许多精妙的思想。 这两位跨越百年成为知音般的好友,自古以来,也就只有他们二位能如此。陶渊明本就是钟情于泉石山林的隐者,苏轼则是有辅佐朝廷之才的栋梁。 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出处截然不同,声名也各有特色。可惜他们生不同时,无法有实际的交往,更别说互通姓名了。 但他们精神上的交流早已超越了形骸的界限,就如同人们吃东西能知晓其中滋味一样自然。 他们的才情就像符合蕤宾音律那样和谐美妙,即便相隔甚远,也如同铁片会相互感应一般有共鸣。 这样的诗文如同孔子所倡导的道理,又好像是周公旦所行之事那样具有深远意义。 如今我们谈论古人的话语,可不能用当下世俗的眼光去看待。 要用我们善于思考的心,去体悟他们那刚正宏大的气概。就如同小小的芥子能够容纳巨大的须弥山一样,虽然看似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他们之间的精神相通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呢。
关于作者
宋代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