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景元赴秀州判官诗

恢炱煽炎毒,万里无来风。 殿阁少微凉,况乃陌路中。 纨扇可把挥,秋高网丝虫。 冰山岂足恃,见𪾢聿消融。 进退信惟谷,黄尘奈匆匆。 郑君冰雪姿,干将依崆峒。 竭蹶救头然,巾车佐元戎。 生人在炽炭,吾何惮爞隆。 往闻开元帝,逃暑绣岭宫。 偪仄政浩叹,木阴见姚崇。 烦溽顿以消,语识静胜工。 相期在此行,山泉养童蒙。

译文:

### 现代文翻译 闷热的暑气如浓烟般肆意蔓延,散发着炎炎热毒,广袤的万里大地之上,没有一丝风前来驱散这酷热。 宫殿楼阁之中尚且只有那么一点点微弱的凉意,更何况是在那偏僻陌生的道路途中呢。 手中的纨扇还可以随意挥动,可这也不过是像秋高气爽时捕丝虫的网一样,作用有限。 那看似坚固的冰山哪里值得依靠呢,一旦见到阳光,瞬间就会消融不见。 进也难,退也难,真的是陷入了两难的困境,这漫天的黄尘啊,总是如此匆忙地弥漫着。 郑君你有着如冰雪般纯净高洁的品质,就像锋利的干将宝剑倚靠在崆峒山那样不凡。 你不顾艰难险阻,急于去解救那如火烧头顶般危急的困境,驾着车去辅佐军中主将。 如今百姓正处在炽热的炭火之上般煎熬,我又怎么会害怕这酷热的暑气呢。 以前听闻开元年间的皇帝,到绣岭宫去避暑。 在那狭隘的地方,皇帝不禁发出浩叹,在树荫下见到了姚崇。 那烦人的溽热顿时消散,从他们的交谈中能体会到以静制动的精妙之处。 我期望你这一次出行,能够像清泉滋润山间草木一样,去培养和引导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解析说明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酷热难耐的环境,以此象征当时艰难的社会处境。接着通过“冰山难恃”表达了对依靠不稳定力量的看法。夸赞郑景元品质高洁且有济世之才,愿意在艰难时刻去辅佐主将。最后以开元帝和姚崇的故事为典,鼓励郑景元此行能有所作为,培养人才,救助百姓。
关于作者
宋代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