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庙

佛貍岁未卯,志欲吞宇县。 当年江饮马,腥血浸淮甸。 无人饭耕牛,有井巢归燕。 至今阅遗史,为汝空饮恨。 缅想瓜步留,杀气缠吴分。 云何此山椒,遗像俨高殿。 无乃甘事雠,吴俗昧所见。 或复绵历久,后嗣忘敌怨。 冥漠彼有识,福汝吾敢信。 君看赵与薛,狥国冒祸衅。 魏侯继前躅,长呼死白刃。 胡不尸祝之,香火均远近。 岂但祈神休,抑使顽懦奋。 谁令决从违,引手适我愿。

译文: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貍)在己卯年时,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吞并整个天下。当年他率军南下,直逼长江,还想在长江饮马,那血腥的杀戮让淮河一带都被鲜血浸染。 在他的侵扰之下,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农田里再也没有人赶着耕牛去劳作,水井之上都有归来的燕子筑巢(形容一片荒芜)。直到如今翻阅那段历史,都为当年的百姓遭遇而徒然心生愤恨。 遥想当年拓跋焘在瓜步山停留,那浓烈的杀气仿佛还萦绕在江南地区。可为什么在这山顶之上,竟然有他庄严的遗像供奉在高大的殿堂之中呢? 这难道是当地吴地的百姓甘心侍奉仇敌,见识短浅吗?又或许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后代子孙都忘记了曾经的敌怨。如果那冥冥之中的拓跋焘真有灵识,我可不敢相信他会赐福给你们。 你看赵立和薛庆,他们为国捐躯,不顾自身安危,遭遇了灾祸。魏胜也追随前人的脚步,大义凛然,高呼着战死在敌人的白刃之下。 为什么不把他们当作神明祭祀呢,让各地都有他们的香火。这样做不但能祈求神灵保佑,还能让那些顽固懦弱之人受到激励。 谁能来决定这其中的是非对错,伸出援手来实现我的愿望呢。
关于作者
宋代陈造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