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见访之什

夷门魏公子,来过抱关人。 车马立市中,贵义不耻贫。 市人无不惊,此老面黧皴。 岂将流俗眼,能辨玉与珉。 尔后几千载,此贤埋埃尘。 谁谓四君子,蹈古犹比辰。 上马后苑门,访我东城𬮱。 为公开蓬户,沽酒焚紫鳞。 银杯青石盘,共饮不计巡。 薄暮各已醉,欢笑颓冠巾。 来既无猜嫌,去亦无疎亲。 曷若世上士,惟顾势力均。

译文:

在古代,夷门那里有信陵君魏公子,他去拜访看守城门的侯嬴。当时信陵君的车马停立在集市之中,他看重道义,并不以侯嬴的贫贱为耻。集市上的人没有不感到惊讶的,因为那个老人(侯嬴)面容黝黑又皴裂。那些市井之人怎么能用他们世俗的眼光,去分辨美玉和石头呢。 从那之后过了几千年,像信陵君这样的贤德之人都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谁能想到欧阳修、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这四位君子,还能遵循古人的高尚品德,如同星辰般闪耀。 他们骑着马从后苑门出来,到东城的城门来拜访我。我为他们打开简陋的柴门,买来美酒,还烹烧了鲜鱼。我们用银杯、青石盘盛着酒菜,一起开怀畅饮,也不管喝了多少轮。 到了傍晚,大家都已喝醉,欢声笑语中,帽子和头巾都歪歪斜斜的。他们来的时候没有猜忌和嫌隙,离开的时候也不分彼此亲疏。这和世上那些只看重权势地位是否相当的人相比,是多么不同啊!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