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孝杰殿丞签判潞州

同在洛阳时,交游尽豪杰。 倏忽三十年,浮沈渐磨灭。 惟余一二人,或位冠夔禼。 我今存若亡,似竹空有节。 人皆欲吹置,老硬不可截。 君自缑山来,别我不畏热。 言作潞从事,家贫禄仕切。 六月上太行,辛勤非计拙。 天当气候凉,清风自骚屑。 虽云数日劳,斗与炎蒸绝。 君本公王孙,才行实修洁。 锵锵发英声,莹莹如佩玦。 是为君子器,终见不渝涅。 相逢未易期,梦寐归鼓枻。

译文:

我们同在洛阳的时候,交往的都是英雄豪杰。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的人和事在人生的沉浮中渐渐消逝磨灭。 如今只剩下一两个人,有的地位尊崇,能和古代贤臣夔、禼相媲美。而我如今虽然还活着,但却像不存在一样,就如同竹子徒有气节。人们都想把我举荐任用,可我年老倔强,如同坚硬的竹子难以截断(难以被雕琢利用)。 你从缑山而来,不顾炎热来与我告别。你说要去潞州任职,因为家境贫寒,所以急切地需要这份俸禄来维持生计。六月就要上太行山,如此辛勤奔波并非是你没有更好的打算。 等到天气变凉的时候,清凉的风自然会飒飒作响。虽说这几日旅途会很辛苦,但也能和炎热的天气彻底告别。 你本是王公贵族的后代,才学和品行都十分美好高洁。你谈吐间发出锵锵悦耳的声音,就像玉佩玦一样光彩照人。你是真正的君子之才,终究不会被世俗所污染。 我们再次相逢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我只能在睡梦中划着船回去与你相见了。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