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局丛莽中得芸香一本

有芸如苜蓿,生在蓬藋中。 草盛芸不长,馥烈随微风。 我来偶见之,乃穉彼蘙蒙。 上当百雉城,南接文昌宫。 借问此何地,删修多巨公。 天喜书将成,不欲有蠹虫。 是产兹弱本,蒨尔发荒丛。 黄花三四穗,结实植无穷。 岂料凤阁人,偏怜葵叶红。

译文:

有一种芸香草长得如同苜蓿一般,生长在蓬草和藋草等杂草丛里。 周围的杂草生长得太过茂盛,使得芸香草难以充分生长,不过它那浓郁的香气却能随着微风飘散开来。 我偶然来到这里见到了它,此时它还很稚嫩,被那些茂密的杂草遮蔽着。 它生长的地方,上方对着高大的城墙,南边连接着文昌宫。 我不禁询问这是什么地方,原来这里是众多文豪大家进行书籍删改修订的场所。 大概是上天欣喜书籍即将编纂完成,不想让蠹虫来毁坏这些书籍。 所以才让这柔弱的芸香草生长出来,它鲜艳地从荒芜的草丛中冒出头。 它绽放出三四穗黄色的花朵,若能让它好好生长,种子繁衍,定能生生不息。 可谁能想到那些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们,却偏偏只喜爱像葵叶红这类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忽视了这能驱虫、实用的芸香草。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