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 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 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 近日稍稍贵,追踪慕前流。 曾未三数人,得与古昔俦。 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 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求。 不知前日工,随纸泯已休。 颜书苟不佳,世岂不宝收。 设如杨凝式,言且直节修。 又若李廷中,清慎实罕侔。 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 岂书能存久,贤哲人焉廋。 非贤必能此,惟贤乃为尤。 其余皆泯泯,死去同马牛。 大尹欧阳公,昨日喜疾瘳。 信笔写此语,谓可忘病忧。 黄昏走小校,寄我东郭陬。 缀之輙成篇,联以助吟讴。
韵语答永叔内翰
译文:
世人写那种肥硕的字体,就好像谈论馒头一样。馒头厚皮虽然吃起来还不错,但说到底也是俗气的东西,实在让人觉得羞愧。书法的精妙法则让人感叹已经中断好久了,到现在差不多有五十年了。最近,书法稍微又受到重视了,人们开始追慕前代的书法名家。但真正能有这等造诣的,不过只有寥寥几个人,能和古代的书法大家相提并论。
古代的人其实都擅长书法,只是那些贤能之士的书法作品得以留存下来。后世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一味地在书法技艺本身上追求。却不知道以前那些技艺高超的人,他们的作品随着纸张的损坏消失,也就一同被埋没了。要是颜真卿的书法不好,世人怎么会把它当作珍宝收藏呢?就像杨凝式,他不仅书法好,而且说话正直,有高尚的气节。又像李廷中,为人清正谨慎,实在是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由此可知,人们喜爱他们的书法,同时也是看重他们的人品优秀。哪里是书法本身能流传长久呢,是因为这些贤哲之人的光芒无法被掩盖啊。不是贤能的人不一定不能写好书法,但只有贤能的人写出的书法才格外出众。其余那些人都默默无闻,死去之后就和牛马没什么两样。
大尹欧阳公,昨天高兴地说自己的病好了。他随意挥笔写下这些话,说这样可以忘掉生病的忧愁。黄昏的时候,他派了个小校官,把信送到我城东的住处。我把这些话语连缀起来就成了这篇诗,用来辅助吟唱。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