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

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 在远恨未逢,既近不屡往。 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 倏为东牟守,别我驻征鞅。 又作千里遥,依然复怀想。 昔闻之罘山,秦碑元有两。 一存东顶中,一在西顶上。 篆实丞相斯,缺剥不可倣。 愿言试历览,闻见欲以广。 海晴望石桥,神仙事惝怳。 始皇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桥断水无涯,焉知有方丈。 迩者地出金,发掘怀沃壤。 良民皆逐末,兹事谁用长。 凡为二千石,唯在劝耕纺。 幸君经术高,教化人所仰。

译文:

我十分倾慕您的才德品行,您的风度和义气也潇洒不凡。以前您在远方时,我遗憾没能与您相逢;后来您离我近了,我却没能常常去拜访您。这并非是因为离得近了就轻视您,而是因为觉得相处容易,就渐渐和从前一样疏于走动了。 忽然听闻您要去做东牟(登州)的太守,您停下来向我告别。这一别,您又要去到千里之外,我内心依旧满是怀念。 以前我听说之罘山,秦朝的石碑原本有两块。一块存于东山顶,一块在西山顶上。碑上的篆书实际上是丞相李斯所写,只是石碑残缺剥落,难以临摹。我希望您能去游览一番,增长见闻。 在晴朗的日子里眺望海上石桥,那些有关神仙的传说总是那么虚幻缥缈。秦始皇哪能求得长生,那些阴暗怪异之事不过是役使了水怪。如今石桥已断,海水无边无际,又哪里知道方丈仙山是否真的存在呢? 近来当地发现了金矿,人们纷纷挖掘肥沃的土地去淘金。很多良民都舍弃农耕去追逐这些末业,这样的事怎么能长久呢? 凡是做郡守的官员,最重要的就是鼓励百姓耕田织布。幸好您经学造诣高深,百姓都敬仰您的教化。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