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次道学士知太平州因寄曾子固

春浦杨花撩乱飞,春江𫚖鱼来正肥。 采石新林儿女去,茭白蒲牙艇子归。 归令煑鱼不得熟,已望使君船上矶。 上矶亦不待潮应,争牵篾缆泥污衣。 姑熟溪头槌大鼓,红抹𫖇刀趋俯偻。 牙兵可拟岸傍芦,森森甲立雄南土。 更得西州谢法曹,新咏定多传乐府。

译文:

春日的水滨,杨花肆意地胡乱飞舞,春天的江里,𫚖鱼正长得肥美。 采石矶和新林浦一带,男男女女纷纷前往江边,驾着小艇满载着茭白和刚冒芽的蒲草归来。 人们回家忙着煮鱼,鱼还没煮熟呢,就已经远远望见即将赴任太平州的次道学士的船停靠在矶石边。 大家等不及潮水涨落合适的时候,争着去拉船的篾缆,以至于衣服都被泥弄脏了。 到了姑熟溪头,人们敲起了大鼓,穿着红抹额、带着刀的人弯腰行礼。 那些护卫的牙兵如同岸边的芦苇一样排列整齐,威风凛凛地挺立着,彰显着南方土地的雄姿。 此次次道学士去赴任,身边还有像西州谢法曹这样的才子相伴,想必会有许多新的诗作诞生,这些诗作一定会广泛流传成为乐府中的佳作。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