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高送王屋知县孙秘丞

王屋山高无猿猱,下有黄河水滔滔。 天坛半夜见海白,光动古邑鸡先嘷。 鸡先嘷,绝吠獒,岩居林栖吏莫搔。 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 闻君今去将效陶,县前种柳芟蓬蒿。 不问公田问民俗,民安事简教儿曹。 河南太守喜恺悌,如此可以无厌劳。

译文:

王屋山高耸入云,山里连猿猴都不见踪影,山脚下黄河水奔腾不息,滔滔不绝。 到了半夜时分,在天坛峰上能看到海天相接处泛出白光,这光芒晃动,使得古老城邑中的鸡提前鸣叫起来。 鸡提前鸣叫了,狗却不叫了,那些居住在山林中的百姓再也不会被官吏们骚扰。 山上偶尔能打到猎物,那肉可比带着毛一起煮的猪肉美味多了。 听说你如今要去王屋县任职,将要效仿陶渊明。你会在县衙门前面种上柳树,清除掉那些蓬蒿杂草。 你不会只关心公田收成,而是会关心民间习俗,让百姓生活安定、事务简单,还会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 河南太守是个和善可亲的人,你这样尽心尽力地做事,就不会让他对你的工作感到厌烦。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