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原甫寄糟姜

名国万家城,千畦等封侯。 㔉当燕去前,腌牙费糟丘。 无筋偃王笑,有味三闾羞。 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优。 又寄蓬门下,作赋谁肯休。 唯我广文舍,免为齑盐仇。 刘公汉家裔,才学歆向俦。 胸怀饱经史,辨论出九州。 曾不奉权贵,但与故人投。 赠辛非赠甘,此意当自求。

译文:

在那声名远扬、万户聚居的城市周边,大片大片种植姜的土地,就如同封侯者拥有的领地一般可观。 人们在燕子离去之前把姜从地里挖掘出来,腌制这些姜要耗费大量的酒糟。 这糟姜没有筋络,仿佛能让无骨善柔的偃王见了发笑;它味道独特,会让以喜好香草、追求高洁著称的三闾大夫屈原都自愧不如。 你把糟姜寄到了翰林们的宴席上,皇帝都因为喜爱而不撤下这道菜,对它甚是优待。 你又把糟姜寄到了贫寒之士的家中,收到的人定会诗兴大发,赋诗赞颂不肯罢休。 只有我身处这清寒的学舍,有了这糟姜,就不用再发愁整日只能吃那粗茶淡饭般的齑盐之食了。 刘公你是汉室的后裔,才学能与西汉的刘歆、刘向相媲美。 你胸中饱藏经史学问,辩论之才闻名于九州大地。 你从不趋奉权贵,只与故旧知心之人交往。 你送我辛辣的糟姜而非甘甜之物,其中的深意,我自会用心去体会。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