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奉和永叔社日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豮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 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

译文:

传说中龙并不吞食玉卵,却喜欢吃肉,如今燕子已经孵出幼雏,它们飞离了华丽的房屋。 田边那衰老的马槽旁草料已半黄,田野里传来阵阵社鼓的声音,在社树下主持祭社均分祭肉的人,谁能像美玉般光彩照人呢。 就像司马相如总在诗中悲叹秋风,西王母也珍惜自己乌黑的双鬓,害怕它变白。 东方朔在伏日盼着早早回家,他长久饥饿,连俸禄都比不上身材矮小的侏儒。 肥猪刚刚烹煮好,新酿的白酒也已香醇,大家撩起衣服随意地坐在地上,毫无拘束。 遥想当年骊山之夜寒冷,那些被活埋的人在坑底哭泣,秦始皇白费心机把用漆书写的典籍藏在墓中竹简书里。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