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疑赠献甫

一客逢吠狗,无箠制狗狂。 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 良狗岂妄吠,好言已莫详。 言乃仁之趋,叱乃义所当。 趋仁不顾义,非是助狗猖。 吾今不疑仁,仁义嗟何妨。

译文:

有一天,有三位客人碰到了一只狂吠的狗。第一位客人没带鞭子,没办法制止狗的疯狂乱吠。第二位客人对着狗大声呵斥,想让它别叫了。而第三位客人却在一旁说这是只好狗。 他觉得好狗不会无缘无故乱叫,可他这话里的道理却让人捉摸不透。说狗好,这是朝着“仁”的方向去表达看法;大声呵斥狗,这是“义”所要求做出的正当反应。 要是只追求“仁”而不顾及“义”,那就等于是在助长狗的猖狂气焰。如今我并不怀疑“仁”的价值,只是感叹啊,为什么不能让“仁”和“义”两者兼顾呢。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