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李察推留别

我学犹肥腱,一食辄易厌。 君何以名虚,每来车马淹。 经术素所浅,道义安得渐。 独有寒苦吟,可与前古兼。 今者抱悲哀,憔悴居穷阎。 愁鸣无好音,亟别空顾瞻。 诗言留彼美,欲和慙无盐。 短兵当长戈,焉得不尽歼。 又如握枯蒿,逆风乘烈炎。 膏肓靡自疗,谁复望针砭。

译文:

我做学问就像是吃肥腻的腱子肉,学一点就很容易产生厌倦。 您为什么要慕名而来,每次到访都要停留很久。 我对经术向来了解浅薄,在道义方面又怎能有渐进的提升。 唯有这饱含寒苦的吟诗,还能与古人的境界有所契合。 如今我满心悲哀,面容憔悴地住在这穷陋的小巷。 忧愁中发出的鸣声没有悦耳之音,急切地与您分别,只能徒劳地回头张望。 您留下美好的诗篇,我想要唱和却自惭形秽,就像无盐女那样丑陋。 这就好比用短兵器去抵挡长戈,哪有不被全部歼灭的道理。 又好似手握干枯的蒿草,迎着狂风去面对熊熊烈火。 我的弊病已经深入膏肓无法自我疗救,谁又能指望别人来为我针砭救治呢。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