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二首 其一

莫遣扁舟兴尽回,正须冲雪看江梅。 楚人元未知真色,施粉何曾太白来。

译文:

可别让像王子猷那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做法发生呀,此刻正应该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去江边赏那绽放的梅花。 那些楚国的人啊,原本就不懂得梅花真正的颜色。就好像他们给梅花涂上粉,可梅花本来就那么洁白,哪里用得着这样多此一举去涂抹呢。 注释:这里“莫遣扁舟兴尽回”化用了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典故,王子猷夜里乘小船去见好友戴逵,到了门口却又返回,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楚人”这里可能是用典,也可能泛指不懂梅花真意之人;“施粉”是一种形象说法,指不懂梅花本色却要做多余的修饰。
关于作者
宋代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