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亭字韵诗呈秀野丈兼简王宰三首 其三

几年寂寞掩柴扃,抱膝长吟竹下亭。 不向参同论纳甲,且将耘耔付添丁。 思玄赋罢惊遥举,止酒诗成恨独醒。 却笑春风两蓬鬓,飘萧无复旧时青。

译文:

多年来我一直寂寞地紧闭着柴门,常常抱膝坐在竹下的亭子中放声长吟。 我不再去深入探讨《参同契》里关于纳甲的学说,而是把耕种田地的活计交给家中的儿子们去做。 写完了如张衡《思玄赋》那样表达幽思的文章后,惊讶于时光飞逝、志向难酬;写成了像陶渊明《止酒》诗那样的作品,只遗憾自己常常独自清醒,难以排解心中愁绪。 回头看看,春风中我两鬓蓬乱,那头发已稀疏斑白,再也没有了昔日的乌黑光亮,真是让人好笑啊。
关于作者
宋代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