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纪游百韵

舣棹秦淮日,中秋万客船。 水门高夹岸,河道曲通廛。 港对青林直,洲横皓鹭鲜。 会怜桃渡檝,离惜柳亭鞭。 木志婵娟墓,香埋睥睨颠。 赏心飞观出,旌德旧题镌。 沙白寒笼月,波清暝宿烟。 酒家知是否,商妇唱依然。 儿病留三月,身闲近半年。 游山情亹亹,吊古笔翩翩。 寺觅清凉邃,堂窥德庆悬。 雉墉寻古址,虎踞出层巅。 处峻生堪戮,袁刘死合甄。 山腰舟万竹,峰顶上千川。 楚甸前开辟,吴山后接连。 似垣环泰一,如阵拥中权。 江触崖根转,潮冲石角旋。 莫愁迷系艇,王濬罢扬旃。 离殿逃唐暑,精蓝变竺乾。 虽知悲李主,未免佞金仙。 兑野情方倦,春墟兴已遄。 门经白下过,沟傍冶亭沿。 旧驿分携处,新园欲饯边。 路趋钟阜近,人畏谷灵专。 轩冕吾无欲,文移汝勿儇。 半山悲故相,晚岁悦空诠。 零落逢诗板,荒寒见采椽。 骑馿当独往,挟册想深研。 僧刻前朝诏,农耕遶舍田。 争堆犹在眼,说字已成筌。 后嶂当胸阔,中峰覆顶圆。 披山安万柱,聚衲演三元。 突兀留髠塔,炜煌志老筵。 齐梁陈继踵,刀尺拂随肩。 木末幽轩缀,云间小径穿。 定林庵莽苍,功德水潺湲。 洗砚池涵月,栽松干拂天。 摇摇支败屋,草草订遗篇。 坛祀阳郊僣,岩居少海偏。 未穷山背屐,已迫日西鞯。 朔易需明旦,周遭了胜缘。 鸡笼残兀兀,玄武断涓涓。 阅士常于此,倾城每往焉。 因高营玉帐,就下列金鋋。 忆昨南朝盛,开湖后苑妍。 泛舟崇䜩席,应诏想英躔。 牲酒丛祠渎,香灯佛屋虔。 草堂钟呗肃,兰籍鼓箫阗。 蒋尉官为帝,周儒宅化禅。 神兵功易诳,俗驾耻难湔。 南陌开朱阙,三桥跨碧涟。 观台夸凤翥,讲席伟牛牵。 李白愁难解,萧延蔽莫蠲。 浮云迷帝所,花雨眩胡袄。 朱雀波声小,乌衣草色蔫。 讵询华屋础,谁见大航舷。 鬰鬰长干迥,岧岧崒堵骞。 芳峦青宛宛,香迳绿芊芊。 秀水横塘外,平池曲槛前。 一春来士女,千两拥辎𫐌。 郭内清溪好,州东旧迹传。 名园花隠映,甲第锦蝉联。 门巷喧车马,楼台沸管弦。 若非江令出,即是褚公还。 绮院摧荒圃,瑶池逗浅溅。 空余杨袅袅,时有芰娟娟。 新阁虚堪爱,危桥净可怜。 花残思战栅,神遇想灵渊。 步月逢娇魄,弹霜引腻咽。 金簪花恍惚,银碗意微绵。 复有陈宫井,深依北垒堧。 哀声啼断绠,辱色玷清泉。 栏石文虽暗,亭碑义更宣。 桐雕疑陨黛,花坠忆飘钿。 狎客谣琼树,姀嫔踏宝莲。 自矜鱼目比,宁悟鹊毛填。 珠玉施窗带,沉檀制屋櫋。 鬼工三阁就,神器一朝捐。 证圣无存瓦,台城绝断砖。 永为前鉴渴,长使后车悛。 右转遵琳馆,西郛记冶埏。 谁知黄土贵,下有玉人眠。 事变明高节,时艰别巨贤。 光华三卞死,磊落一门全。 俗爱风流久,人无操行坚。 忠肝甘虎口,孝骨委蛟涎。 子岫王公竁,寅冈将相阡。 麒麟纷杂遝,翁仲蔼蹁跹。 独美斯邱石,堪同信史编。 六朝多胜槩,孤冢孰争先。 我有耽幽癖,家无买墅钱。 随身凭拄杖,系脚頼行缠。 此地闻畴素,陪京冠幅员。 孙刘同相宅,王谢迭扶邅。 今岁知何幸,兹来得所便。 侵星赍糗饵,借力荷舆箯。 吟笑髭频断,登临颈屡延。 山川穷表里,善恶究芗膻。 愧匪诗三百,空成字一千。 更须无党注,还与郑玄笺。

译文:

在中秋之日,我把船停靠在秦淮河畔,此时河上有成千上万的船只。 秦淮河两岸高耸的水门对峙,河道曲折,一直通到城中的店铺集市。 港湾正对着翠绿的树林,沙洲上横着,白鹭显得格外鲜明。 我喜爱桃渡的船桨,也惋惜在柳亭分别时扬起的马鞭。 有记载着美人墓的木牌,香气仿佛还埋在城墙的高处。 赏心亭高耸而出,旌德堂还留存着旧时的题刻。 沙滩在寒冷中笼罩着月色,清波在暮色里弥漫着宿烟。 不知道那是不是传说中的酒家,商妇的歌声依旧在飘荡。 儿子生病,我在这里停留了三个月,自己也闲散了将近半年。 我游山的兴致十分浓厚,凭吊古迹时笔端也写得轻快洒脱。 我寻觅到幽深的清凉寺,瞻仰了高悬匾额的德庆堂。 寻找古老城墙上的雉堞遗址,从层层山峦中感受到虎踞龙盘之势。 处在高位却作恶的人应当被杀,像袁粲、刘秉这样的忠义之士死后值得铭记。 山腰处有众多像船一样的竹子,峰顶可以俯瞰千条河流。 楚地的原野在前方展开,吴地的山峦在后面相连。 它们像城墙环绕着天帝居住的地方,又像战阵簇拥着中军主将。 江水碰到崖根转弯,潮水冲击着石角回旋。 莫愁女不知在哪里系船,王濬也停止了扬起战旗。 唐朝的宫殿荒废,避暑的离宫已无人问津,精美的佛寺也改变了模样。 虽然知道为李后主感到悲哀,可人们还是不免迷信佛教。 在郊外游玩得有些疲倦,到了春天的村落兴致又变得高涨。 路过白下门,沿着冶亭旁的沟渠前行。 在旧驿站分别的地方,新园旁边像是要为友人饯行。 道路朝着钟阜山靠近,人们敬畏谷中的神灵。 我对高官厚禄没有欲望,公文往来也不要来烦扰我。 为半山的故相王安石感到悲哀,他晚年喜欢研究佛理。 偶然遇到零落的诗板,在荒寒之地看到简陋的房屋。 我骑着驴子独自前往,带着书籍想要深入钻研。 僧人刻着前朝的诏书,农民在房屋周围耕种田地。 关于地名的争论还在眼前,解释文字却已成了空洞的工具。 后面的山峰显得格外开阔,中间的山峰顶部圆润。 开山建造了许多佛殿,聚集了众多僧人讲解三元之法。 突兀地留存着光头和尚的塔,闪耀着光芒记载着高僧的法筵。 齐、梁、陈朝代相继更替,人们拿着刀尺忙碌地生活。 树木顶端点缀着幽静的轩阁,云间有小径穿过。 定林庵一片苍茫,功德水潺潺流淌。 洗砚池倒映着明月,栽种的松树高耸入云。 摇摇欲坠的破旧房屋,草草地整理着遗留的诗篇。 在南郊祭祀是僭越的行为,隐居在少海之畔又有些偏远。 还没游遍山的背面,太阳就已经快要下山了。 季节变换需要等到明天,我已大致了结了这美好的缘分。 鸡笼山残败地矗立着,玄武湖的水断断续续地流淌。 这里常常检阅士兵,全城的人也经常前往观看。 凭借高处建造营帐,在下面排列兵器。 回忆南朝兴盛的时候,在后苑开辟了美丽的湖泊。 人们在湖中泛舟,举行盛大的宴会,响应诏书的文人好像星辰一样闪耀。 祭祀祠庙的酒肉杂乱无章,佛屋内的香灯却十分虔诚。 草堂里的钟声和诵经声庄严肃穆,兰籍中的鼓箫声喧闹不已。 蒋子文从官员变成了帝神,周颙的住宅变成了禅院。 所谓的神兵功效容易欺骗人,世俗的行为耻辱难以洗刷。 城南的道路上有朱红色的宫门,三座桥横跨在碧波之上。 观台好像凤凰展翅,讲席前好像肥牛牵引。 李白的忧愁难以排解,萧衍的昏蔽无法消除。 浮云遮住了帝王的居所,花雨让人眼花缭乱。 朱雀桥下的波声微弱,乌衣巷旁的草色枯黄。 谁还会去询问华丽房屋的基石,谁又见过大航船的船舷。 长干里郁郁葱葱十分深远,佛塔高耸入云。 芬芳的山峦青幽连绵,飘香的小径绿草芊芊。 秀美的河水横在塘外,平静的池塘前有曲折的栏杆。 一到春天,男男女女都来游玩,成千的车辆簇拥着。 城内的清溪景色优美,州东的旧迹流传已久。 名园里花朵相互掩映,豪门府邸像锦缎一样相连。 门巷里车马喧闹,楼台上传来管弦乐声。 不是江总那样的文人出来,就是褚渊这样的官员归来。 华丽的庭院变成了荒芜的菜园,瑶池只剩下浅浅的水溅。 只留下杨柳袅袅,不时有菱角亭亭玉立。 新楼阁空荡得惹人喜爱,危桥洁净得让人怜惜。 看到残花就想起战时的栅栏,神思恍惚好像遇到了灵渊之神。 在月下散步遇到娇美的女子,弹奏着琴瑟发出婉转的声音。 金簪上的花朵仿佛若有若无,银碗的情意细微绵长。 还有陈朝的景阳井,深深地依偎在北垒的墙边。 井里传来哀声,断了的井绳还在,屈辱的颜色玷污了清泉。 栏杆上的花纹虽然暗淡,亭中的石碑意义更加明显。 桐树凋零让人怀疑美人逝去,花朵坠落让人回忆起女子的首饰。 狎客们吟唱着《玉树后庭花》,嫔妃们踏着宝莲舞鞋。 他们还自夸能与珍珠媲美,哪里会醒悟到灾祸即将来临。 用珠玉装饰窗户,用沉檀木制作房屋的横梁。 鬼斧神工般建成了三阁,却一朝失去了江山。 证圣寺连一片瓦都没留下,台城也没有一块断砖。 这永远是前面的教训,让后人常常引以为戒而有所悔改。 向右转沿着道观前行,记得城西有冶炼的地方。 谁能想到黄土如此珍贵,下面埋葬着美人。 事变能彰显高尚的气节,时势艰难能辨别出伟大的贤人。 卞壸父子三人光彩地死去,一门忠烈十分磊落。 世俗喜爱风流已久,人们却没有坚定的操守。 忠臣的肝甘愿送入虎口,孝子的尸骨委弃在蛟龙的涎水之中。 子岫有王公的坟墓,寅冈有将相的墓道。 石麒麟杂乱地排列着,石翁仲姿态翩翩。 唯独赞美这里墓前的石碑,能够和信史一同流传。 六朝有许多美好的景致,孤坟之中谁又能争先呢。 我有喜爱幽静的癖好,家里却没有买别墅的钱。 只能依靠拄杖随身而行,靠绑腿布帮助行走。 我早就听闻此地的情况,它作为陪都幅员辽阔。 孙权、刘备曾在这里选择宅地,王导、谢安先后辅佐朝廷度过艰难。 今年不知道有多幸运,这次来这里十分方便。 我披星戴月带着干粮,借助竹轿的力量前行。 吟诗欢笑时胡须多次折断,登临高处时脖子常常伸长远望。 我看遍了山川的内外,探究了善恶的本质。 惭愧我写不出像《诗经》那样的好诗,只空写了这一千字。 更需要公正的注释,还得像郑玄那样仔细笺注。
关于作者
宋代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