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安抚李侍郎同赋茯苓酥

山人采药晞乔松,披云扶石松根空。 捣霜饵玉得不死,大药真与神灵通。 论功合在金石上,何意坐随脂泽融。 谁令千古玉环秽,涴此万壑寒林风。 煎膏桐乳彼何物,滑咽润颊夸微功。 嗟哉可吊不可贺,吾道至此宁非穷。 梁公一生面如铁,阿武家儿看花月。 鲁公言言秋霜烈,作文佞仙要仙诀。 曲江翻爱软美人,此理至今吾未彻。 元忠独立孟青时,晚岁脂韦事凄切。 微之年少本不凡,老作瓜蝇岂非拙。 精金和铅怕先缺,脂麻煮茗那可说。 千年妙质当珀化,一啜微甘差剑吷。 作诗自警勿示人,同志相期在全节。

译文:

有隐居山中的人去采药,在高大的松树下晾晒采来的药草。他们拨开云雾,搬开石头,在松根处寻找珍贵的药材。将茯苓等药材像捣霜、服食美玉般加工服用,期望能延年益寿,仿佛这神奇的大药真能与神灵相通。 论起茯苓的功效,本应记载在金石之上流芳百世,可没想到它却被用来制成如脂粉般的茯苓酥。是谁让杨贵妃这样的千古秽事,玷污了这万壑间如寒林风般高洁的茯苓呢? 那用桐乳煎膏制成的茯苓酥算得了什么,不过是能让人咽下顺滑、脸颊滋润,就被人夸赞有微小的功效。唉,这实在是令人悲叹而不值得庆贺的事,我的主张到了这般境地,难道不是陷入困境了吗? 狄仁杰一生刚正不阿,面如铁石,可武则天身边的那些人却只知贪图享乐、欣赏花月。颜真卿言辞刚正,如秋霜般凛冽,却也写文章去讨好求仙之人,索要仙诀。 张九龄反而喜爱温柔娇美的女子,这其中的道理到现在我也弄不明白。魏元忠在孟青时刚正独立,到了晚年却变得圆滑世故,处境凄凉。 元稹年少时本不同凡响,到老了却像逐瓜的苍蝇一样,这难道不是糊涂之举吗? 纯净的金子一旦掺和了铅就怕先损坏,脂麻煮茶这种事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茯苓这千年的美妙质地本应像琥珀一样珍贵,如今只是让人喝一口略有甘甜,就如同剑刃发出微弱的声响一样不值一提。 我写下这首诗自我警醒,不拿给别人看,只期望志同道合的人能一起坚守节操。
关于作者
宋代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