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步上方广寺观莲华峰云气异甚

晓发名溪庄,午饭马迹库。 下车著芒鞋,扶杖陟冈路。 碾槽深侧足,石磴高举步。 初登黄茅岭,稍入青箬雾。 苔深洒綦偪,露重湿袍袴。 水声浩呼涌,山气汩驰骛。 傍倾眩欲落,上滑危屡仆。 寻幽不惮险,已倦宁得住。 荒程迷远近,杂径恶叉互。 喜经茶园头,渐见莲岳处。 喘汗扇方干,惊魂招始驻。 引领烦山僧,鞺鞳开阁户。 尖峰岌前陈,鸣水横下注。 浮岚出奇巧,顷刻纷异趣。 憧憧行市人,枭枭上烟炷。 浓敷步障青,淡抹轻纨素。 昏然俱晦冥,粲若忽陈露。 穿窗来有情,扫迹去如怒。 旋观不忍舍,留宿当至暮。 谁传西岭书,赠我碧云句。 云当上封顶,共看扶桑树。 弃置且行行,妙高台上去。

译文:

二十二日这天,清晨我从名溪庄出发,到了中午在马迹库吃了午饭。 下车之后换上草鞋,拄着拐杖踏上了山冈间的小路。 经过碾槽时,路面倾斜得厉害,我只能小心翼翼地侧着脚走;攀爬石阶时,得高高地抬起脚步。 刚开始登上黄茅岭,接着便走进了像青箬般的雾气之中。 厚厚的苔藓让我的鞋带紧紧贴在脚上,浓重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袍子和裤子。 山间的水流声汹涌澎湃,山岚雾气也在急速地流动。 山路一侧倾斜,我头晕目眩,感觉随时都会坠落;上面的路面湿滑,我好几次都险些摔倒。 但我一心探寻幽静之景,丝毫不惧怕这艰险,即便已经疲惫不堪,又怎能停下脚步呢? 在这荒僻的路程中,我迷失了远近方向,那错综复杂的小路相互交错,让人厌恶。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了茶园头,渐渐能看到莲华峰所在的地方了。 我喘着粗气、流着汗,刚用扇子扇干,那受惊的魂魄也才刚刚安定下来。 我请山僧在前面带路,只听他咚咚地打开了阁门。 眼前尖耸的山峰高高地排列着,潺潺的流水横着向下奔注。 山间浮动的雾气变幻出奇巧的姿态,一会儿就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那些雾气就像集市上往来忙碌的行人,又像袅袅升起的香烟。 浓重时,就像铺开了青色的步障;淡薄时,又像轻抹了一层白色的丝绢。 一会儿昏暗得什么都看不清,一会儿又像突然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雾气透过窗户飘进来,仿佛带着深情;扫去痕迹离去时,又好像怒气冲冲。 我反复观赏,实在不忍心离去,便决定留下来住到傍晚。 这时有人传来西岭的书信,信中赠给我写得如碧云般美妙的诗句。 信上说要登上峰顶,一起去看那扶桑树。 我先把这些暂且放在一边,继续前行,前往妙高台。
关于作者
宋代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