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独游钟山

天时少佳日,人事多婴怀。 选胜难两遇,卜征非一乖。 平生梦钟阜,一月榜秦淮。 半世迹方近,三旬心始谐。 允哲兹游艰,果谅此日佳。 高秋净平麓,暖景融阴崖。 时丁酬酢暇,心适烦纡排。 出郭玄笋舆,陟𪩘青芒鞋。 志塔涌重屋,竺水环方阶。 木末但尘壁,定林堆断柴。 谁为好事者,尚丁双诗牌。 相见廊庙姿,骑馿渡松钗。 玄思入秋骨,高情渺天涯。 傥无经世迹,胜韵谁得偕。 因观夔禹难,始悟巢许侪。

译文:

天气很少有晴朗美好的日子,人世间的事情又常常让人忧心。 要选择到美景又恰好有闲暇时光实在太难两全,出行游玩也总是遇到各种不顺利。 我这一生都梦想着能去钟山一游,这个月才终于乘船沿着秦淮河而来。 半辈子过去了,我才终于靠近钟山的足迹;过了三十天,我的心愿才得以达成。 确实这次游览十分艰难,不过今日的游玩果然让人觉得美好。 深秋时节,平旷的山麓洁净清爽,温暖的阳光融化了背阴山崖的寒意。 正值不用应酬交际的闲暇时候,心情舒畅,烦恼忧愁都被排解开来。 我出了城郭,乘坐着黑色的竹轿,登上山峰时换上了青色的芒鞋。 灵谷塔像重重楼阁般耸立,寺院的泉水环绕着方形的台阶。 树林高处只剩下布满灰尘的墙壁,定林寺那里堆满了断柴。 不知是谁这么有雅兴,还留下了两块诗牌。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有廊庙之才的人,骑着驴子在松林中穿行。 我的思绪融入了这秋日的风骨之中,高远的情怀好似飘向了天涯。 倘若没有治理世事的功绩,又有谁能拥有这样高雅的情韵呢? 因为看到像夔和禹那样治理天下的艰难,我才明白巢父和许由选择隐居的缘由。
关于作者
宋代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