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汉内史,著书蒙漆园。 肯从一先生,共访三神山。 行循古塘上,步入青林间。 不见荷筿人,但与二子言。 非干海风引,意足我自还。 古来剡溪上,兴尽明月天。 亦有好事人,稽山回酒船。 兹游虽不逢,頼古多此贤。 作诗解严郑,相视各欣然。
与郑检法庄贤良往三山访陆提举不值
译文:
这首诗是项安世与郑检法、庄贤良去三山拜访陆提举却没见到人后所作,下面是翻译:
那位陆提举如同好客的汉内史窦婴一样热情好客,又像著书立说的蒙地漆园吏庄子那般有学识才情。
我能跟着郑检法和庄贤良这两位先生,一同去寻访陆提举,就好似去探寻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一样令人期待。
我们沿着古老的池塘前行,然后走进了那片青翠的树林间。
可惜没能见到我们要拜访的像扛着竹筐除草老者一样的陆提举,只和同行的郑、庄二人交流交谈。
这并非是海风把他引走了,其实我内心已经感到很满足,便自然决定返程。
自古以来,就有王子猷在剡溪上,乘兴而去,兴尽而归,在明月高悬的夜晚就此折返。
也有像贺知章那样的好事之人,在稽山游玩后驾着载酒之船返回。
这次出游虽然没能见到陆提举,但幸亏自古以来有这么多率性而为的贤士可供我们效仿。
我写下这首诗来宽慰郑检法和庄贤良,我们相视一笑,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欣然的神色。
关于作者
宋代 • 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